文档详情

(不等式综合问题.doc

发布:2017-01-24约8.71千字共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不等式综合问题》 【知识要点】 (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的性质是不等式的理论基础,是证明不等式和求解不等式的主要依据,也是高考的重要内容,在高考中一般不单独命题,而是以其他知识(如函数、集合、充要条件等)为载体进行考查,主要体现它的基础性和工具性.若直接考查,则常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形式出现. (2)不等式的解法 ①要理解“三个二次”之间的关系,熟练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这是解其它不等式的基础.会解含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 ②会解绝对值不等式,能将分式不等式转化为整式不等式(组)求解. (3)简单的线性规划: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的区域,能够准确的画出可行域.能够将实际问题抽象概括为线性规划问题,培养应用线性规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均值定理:理解均值不等式的概念,掌握均值不等式的证明过程.能够利用均值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问题.能利用均值不等式解答实际问题.均值不等式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与高中数学大部分章节的知识进行综合考查,但在高考中的考查却不外乎大小判断、求最值、求取值范围等.因此,把握均值不等式应用的前提以及均值不等式的构造是关键. (5)不等式的综合应用:能够运用不等式的性质、定理,不等式的解法及不等式的证明有关的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不等式单独命题较少,常在函数、数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和应用题解题过程中涉及,加强不等式的应用能力是提高解综合问题的关键,因此,在复习时应加强这方面知识和能力的训练,提高应用意识. (6)思想方法:注重思想方法的复习和应用.解决不等式问题中经常用到的思想方法有:等价转化思想、分论讨论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化归思想等. 总之,学习不等式应做到立足基础、培养能力、有的放矢、重点突出、学会建模、提高素质. 【考纲要求】 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有关概念及其分类; 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及其应用;明确各个性质中结论成立的前提条件. 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通过函数图象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会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 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并会简单应用. 掌握两个(不扩展到三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的定理,并会简单应用. 掌握用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证明简单的不等式. 【知识结构】 一、基本不等式及应用 1、已知a,b 为正数,ab-2b-a=6,求ab,a+2b的取值范围. 2、 . 【解】由得,代入得=, 当且仅当=3 时取“=”. 3、已知,求的最小值. 【解法一】由, 所以==, 当且仅当且即时取等号. 【解法二】, 所以= 当且仅当即时取等号 4、(1)已知是正常数,,,求证:,指出等号成立的条件; (2)利用(1)的结论求函数()的最小值,指出取最小值时的值. 【解】(1), 故.当且仅当,即时上式取等号; (2)由(1).        当且仅当,即时上式取最小值,即. 二、三个“二次”及其应用. (1)若对所有实数不等式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2)若对于不等式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解】原不等式变形为,解集为, 则①,解得无解; ②时,的解集不为.故. 2、(2008年深圳一模·文科)已知抛物线与直线相切于点. (Ⅰ)求的解析式; (Ⅱ)若对任意,不等式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解】(Ⅰ)依题意,有,. 因此,的解析式为. (Ⅱ)由()得(),解之得 () 由此可得且, 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三、绝对值不等式 1、(08山东16).若不等式的解集中的整数有且仅有,则的取值范围为 .答案:(5,7) 2、(08广东14).(不等式选讲选做题)已知,若关于的方程有实根,则的取值范围是 . 【解析】方程即,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或零点分段法进行求解)可得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3、(08浙江15)已知t为常数,函数在区间[0,3]上的最大值为2,则t= . 4、(06上海12).三个同学对问题“关于的不等式+25+|-5|≥在[1,12]上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提出各自的解题思路. 甲说:“只须不等式左边的最小值不小于右边的最大值”. 乙说:“把不等式变形为左边含变量的函数,右边仅含常数,求函数的最值”. 丙说:“把不等式两边看成关于的函数,作出函数图像”. 参考上述解题思路,你认为他们所讨论的问题的正确结论,即的取值范围是 . 【解】由x2+2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