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分子材料基础2.ppt

发布:2017-09-18约1.36万字共10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在酸性介质中,酚与醛的反应过程如下:   式中的n一般为4~12,其数值的大小与反应物中苯酚的过量程度有关。固化 时,利用树脂中酚基上未反应的对位活泼氢与甲醛或六甲基四胺作用,形成不溶 不熔的热固性酚醛树脂。     热固性酚醛树脂的聚合原理   热固性酚醛树脂的合成是苯酚与甲醛在碱性介质中缩聚而得。其中甲醛稍微过量,一般一般酚与甲醛的物质的量的比为6∶7。反应的第一阶段形成各种羟基酚,第二阶段是各种羟基酚之间进行反应,第三阶段是形成网状大分子的反应: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其它略   第三阶段 脲醛塑料制品表面有光泽,断面结构细,加入各种颜料及染料可以制得各种鲜艳色泽的制品,其外观很象大理石,形同玉石,所以俗称“电玉”。 脲醛树脂是国内外木材工业的主要粘合剂。由于它胶合强度高、固化快、操作性好、生产成本低、原料丰富易得等一系列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脲醛树脂所含的游离甲醛具有毒性,树脂中的游离甲醛含量越低,其毒性就越小。 各结构单元赋予树脂以下功能: 环氧基和羟基赋予树脂反应性,使树脂固化物具有很强 的内聚力和胶接力; 醚键和羟基是极性基团,有助于提高浸润性和黏附力; 醚键和C-C键使大分子具有柔韧性; 苯环赋予聚合物以耐热性和刚性。 环氧树脂的辅助剂通常有: (1)稀释剂 (2)增韧剂 (3)填料 (4)色料 (1)稀释剂 其作用是降低环氧树脂的粘度,提高流动性。 活性稀释剂: 降低树脂粘度的同时,参与固化反应的稀释剂。改善工艺性能的同时也改善材料的性能。 非活性稀释剂: 只起降低树脂粘度的作用,不参与固化反应的稀释剂。树脂固化时部分逸出,部分残留在制品内。 常用活性稀释剂: 环氧丙烷丙烯醚、环氧丙烷丁基醚、脂环族环氧树脂、甘油环氧树脂等。 常用非活性稀释剂: 丙酮、甲乙酮、苯乙烯、环己酮、苯、甲苯、二甲苯等。非活性稀释剂的使用,可使制品收缩率增加,降低粘结力,用量一般控制在5~15%以内。 (2)增韧剂 非活性增韧剂(增塑剂) 不带有活性基团,不参与固化反应。常用的有邻苯二甲酸二甲酯、二乙酯、二丁酯,磷酸三丁酯等,掺加量5-20%。 活性增韧剂: 参与固化反应。其增韧作用又称“内增塑”。 常用的有聚酰胺(650#,651#),是一种多元胺,黄褐色粘稠液体(同时又是固化剂),用量是树脂的45~80%,不需要另加其他固化剂。固化条件是: 65℃时3h; 室温时24h。 (3)填料 作用: 降低成本;减少制品成型过程的收缩性,降低制品的热膨胀系数和制品的收缩率。 常用的填料有陶土、滑石粉、石英粉、石墨、金属粉等。有时填料对制品的电性能、机械性能、耐磨性能也有影响。 (4)色料 为使制品美观,在树脂中加入色料。 通常加入无机颜料的树脂糊,也有加有机颜料的,但是应保证有机颜料不参与反应,否则容易退色。 颜料糊制备的目的是:使均匀分布,不产生颜料团。 ——有机硅:即聚有机硅氧烷,其主链由硅氧键构成,侧基为 有机基团。与硅原子相连的侧基主要有以及其他有机基团。 ——分类 ⊕线型低聚物:液态(硅油)、半固态(硅脂)。 ⊕高分子量线型聚合物:弹性体(硅橡胶)。 ⊕树脂状流体(硅树脂):具有反应活性(主要是 基团)含支链低聚物。 4.1.6.7 聚氨酯 PU (2)聚醚型PU:柔软、耐寒性、耐水性和耐酸性好,但耐碱性差; 聚酯型PU:较高机械强度和耐油性,成本较高。 (3)优良耐磨、抗冲击性以及耐热、耐寒性。 (4)耐老化、耐油性好;但耐溶剂及强酸碱性较差。 (5)与金属、木材、纸张、塑料、玻璃、陶瓷等有很强的粘接性。 思考题 1. 比较热塑性PF和热固性PF的差异。 2. 改性PF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3. 氨基塑料有哪些品种?它们各有何特点? 4. 环氧树脂有何特点和用途? 5. 环氧塑料的组成及各组分的作用是什么? 6. 不饱和聚酯塑料的组成与应用。 7. 有机硅聚合物的性能与用途。 8. 聚氨酯合成原料有哪些?应用在哪些方面? Glyptal resin甘酞树脂 C O C O O HOCH2 CH2 CH2OH OH C O C O OCH2 CH2 CH2O OH ( ) n + C O C O OCH2 CH2 CH2O O ( ) n C O C O O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