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课勉中教师电子备课.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 学 设 计
学科 历史 备课教师 杨松 2课时 授课时间 第 10 周
10月 30 日 上册 课题 第15课 汉武帝的“大一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知道汉武帝稳固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能力目标:要求学生知道汉武帝稳固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整理、分析、归纳历史知识和综合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 汉武帝的大一统
教学难点 怎样看待儒家思想;怎样看待秦汉时期的汉匈关系 教学方法 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认真阅读教材,看书时用笔标出你认为应该掌握的内容或者你不理解的内容,看完书之后,要求学生合上书本,回顾你记忆中的本课内容。 教学准备 学生阅读完教材后,先指定二三名同学讲述教材内容,然后由其他学生补充。强调当有同学讲述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听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①汉初为什么会出现王国问题?(汉初实行的分封制和郡县制)
②诸候王在王国内有哪些权力?有何影响?(拥有行政、财政、军事独立的权力。诸候势力的发展,严重威胁中央政权的统治。)
③吴楚七国之乱是怎么回事?(晁错建议景帝削藩,吴楚等七个王国联合叛乱,后被平息)
④“推恩令”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影响?(诸候王把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许多侯国。侯国归中央直接管辖。基本解决了王国问题,中央集权大大加强,国家统一得到巩固。引导学生看《西汉疆域图》说出都城所在地-长安,疆域的四至;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到汉武帝时得到巩固和发展。)
⑤材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这一主张是谁提出的?是什么学派的代表人?(是董仲舒提出的,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
2)这一主张是什么意思?(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其它各家思想都予以排斥。)
3)该朝代的统治者是谁?接受这一主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巩固中央集权。)
4)实行这一方针的具体措施是什么?(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⑥与匈奴的战争
⑴汉武帝为什么要发动反击匈奴的战争?(秦汉以来,匈奴不断南下骚扰,北部边郡不得安宁)
⑵汉武帝为反击匈奴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积蓄了足够的粮食、钱财和战马,训练了勇敢善战的士兵)
⑶公元前127年至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发动了几次对匈奴的战争?(三次)
⑷统帅是谁?(卫青、霍去病,指导学生看课本中的小字,补充有关卫青、霍去病的故事)
⑸结果怎样?(汉军取得了胜利,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北部边郡得以安宁,并开通了西汉联系西域以至中亚各地的通道)
⑹打败匈奴后,汉武帝为经营西域采取了哪些措施?(河西设郡、兴修边塞、续修长城、河西屯田)
⑺西汉王朝达到空前繁荣阶段是谁在位时期?(汉武帝刘彻,指导学生课本中的图片:汉武帝像)
⑦昭君出塞:
公元前1世纪匈奴分裂,其中一部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汉元帝把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⑧东汉时,匈奴分为南北两部,东汉明帝派窦固、窦宪攻击匈奴,取得胜利。
⑨归纳列举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的事例
1)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2)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取得胜利;
3)公元前1世纪匈奴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
4)汉元帝把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5)东汉明帝时,派窦固、窦宪攻击匈奴,取得胜利。 板书设计 王国问题的解决 颁布“推恩令”
独尊儒术 董仲舒 五经博士 太学
开拓 北击匈奴 河西 西汉 卫青 霍去病屯田 参考资料 网络历史资料 教学反思 学生签字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