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六章 第一节《质量》教学实录 (新版)新人教版.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一节《质量》教学实录(新版)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一节《质量》教学实录(新版)新人教版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2)班
3.授课时间:2023年11月7日星期二第3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科学探究:通过实验探究质量的特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2.科学思维:引导学生理解质量的概念,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培养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科学态度与责任:使学生认识到质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对科学的敬畏之心和对科学真理的追求。
4.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EM):将质量与日常生活、科技发展相结合,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质量的定义和特性,能够区分质量和重量。
②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包括天平的使用和读数。
③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能够解释简单的化学反应和质量变化。
2.教学难点,
①理解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无关,但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②掌握天平的使用技巧,包括调平、放置物体和读取数据。
③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复杂性和对化学反应的理解。
④将抽象的质量概念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具体情境相结合,帮助学生建立质量的概念模型。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硬件资源:物理实验室、电子天平、砝码、秒表、透明容器、量筒、试管、白板或黑板、粉笔或白板笔。
-课程平台: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用于发布教学资料和学生作业。
-信息化资源:多媒体课件、视频演示(如天平操作、质量守恒实验)、在线测试平台。
-教学手段:实物展示、实验操作、小组讨论、课堂提问、板书、图表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站在讲台前,面带微笑,向学生问好:“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是《质量》这一节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质量’这个词,那么,质量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质量的神秘面纱。”
2.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质量就是东西的轻重。”、“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属性。”
3.老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很好,同学们说得都很对。今天,我们就来系统地学习质量的相关知识。”
二、新课讲授
1.质量的概念
老师在黑板上写下“质量”二字,解释道:“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它是一个基本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kg)。”
学生们认真听讲,记录笔记。
2.质量的特性
老师继续讲解:“质量有几个特性,分别是:1)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无关;2)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3)质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的重力。”
学生们边听边思考,提出问题:“老师,为什么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无关呢?”
老师耐心解答:“这是因为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而物质的多少并不会因为形状、状态、位置的变化而改变。”
3.质量的测量
老师展示电子天平,讲解天平的使用方法:“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质量的测量,主要使用的是电子天平。在使用天平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1)调平;2)放置物体;3)读取数据。”
学生们跟随老师的示范,动手操作电子天平,学习测量质量。
4.质量守恒定律
老师在黑板上写下“质量守恒定律”,解释道:“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的一个重要规律,它指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学生们通过实验观察,发现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确实没有发生变化,从而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三、课堂练习
1.老师出示几道关于质量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们认真思考,积极解答。
2.老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们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
1.老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了质量的概念、特性、测量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
2.学生们回顾课堂所学,表示对质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五、布置作业
1.老师布置课后作业:“请同学们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们认真记录作业内容,准备课后复习。
六、课堂延伸
1.老师提出问题:“同学们,除了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你们还知道哪些与质量有关的知识?”
学生们踊跃发言,分享自己对质量的了解。
2.老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鼓励他们在生活中继续探索物理知识。
知识点梳理
1.质量的定义
-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变化而改变。
2.质量的特性
-质量与物体的形状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