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用.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途径:一是组织学会,研究学习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宣传马克思主义;二是通过论战,继续和各种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划清界限。 意义:扩大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传播,使先进的知识分子更加坚定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就中国的信心,壮大了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和爱国运动的开展。 使中国人民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义革命的转变,为中共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指导思想。 与中国革命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民主革命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缔造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会考内容标准解答 (1)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a b)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新式学堂的出现和大批青年学生出国 留学,知识分子开始接触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但当时的知识 分子对马克思主义有不同的理解和态度。 ②梁启超是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在他1902年发表的文章中 就提到了马克思,称他是社会主义的鼻祖。1906年,革命党人朱 执信在《民报》上发表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了马 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 ③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五四爱国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 泛传播,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④1918年7月,李大钊发表了他第一篇关于十月革命的文章。11月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 ⑤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专号》、李大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介绍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李大钊还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分别开设了与社会主义有关的课程,利用讲坛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铁肩担道义”,为振兴中华,改造黑暗的旧中国而不断探索,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在中国掀起了一场自由主义的思想潮流,引领着当时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它虽然未能挽救民族危亡,却启迪了一场新的解放运动──马克思主义运动,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的贡献是伟大的。 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的传播 课标要求: 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b a 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 优秀 合格 考试要求 知识条目 会考标准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断言资本主义最终必将被社会主义取代。……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开始在欧洲走路,走得比较慢。那时我们中国除极少数留学生以外,一般人就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世界上有马克思其人,...... 以前有人如梁启超、朱执信,?也曾提过一下马克思主义。 ......不过以前在中国并没有人真正知道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 (1945.4) 进入中国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开始在欧洲走路,走得比较慢。那时我们中国除极少数留学生以外,一般人就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世界上有马克思其人,...... 以前有人如梁启超、朱执信,?也曾提过一下马克思主义。 ......不过以前在中国并没有人真正知道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 ——毛泽东(1945.4) 思考:请大家阅读材料与教材内容思考 (1)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有哪些人开始提马克思主义? (2)为什么在这个时期马克思主义开始被提及? (3) 毛泽东说在中国并没有人真正知道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这种情况什么时候有所改变? “麦喀士(马克思),日尔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 “今之德国,有最占优势之二思想,一曰麦喀士之社会主义,二曰居志埃(尼采)之个人主义。麦喀士谓:今日社会之弊,大多数之弱者为少数之强者所压服。” ——《新民丛报》1902年 梁启超 朱执信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鼓励激进革命青年朱执信写《德意志革命家小传》,并发表在1906年初的《民报》上。文中在记述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平时,第一次介绍了《共产党宣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