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修订解读.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重点做好以下十大工作: 4、法制知识教育——宪法法律基础知识教育、职业纪律和岗位规范教育;校纪校规教育。 5、职业生涯教育——职业精神教育、就业创业准备教育、终身学习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教育; 6、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和方法教育;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咨询、辅导和援助; 7、根据国家形势发展需要进行时事政策教育。 以上部分内容要通过德育课、职业指导课来系统实施,学工线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团日教育、主题班会教育、主题德育活动中有的内容已有安排,按计划实施,没有安排的另行研究,分步进行。 学习《中职德育大纲》(2014修订)全面实施“以学生中心”的育人模式 一、《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 》解读 德育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目标是: 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党爱国、拥有梦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成为敬业爱岗、诚信友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解读: 重塑中职学生新形象。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上存在鄙薄职校生的倾向,甚至部分教师也会把德育中的问题简单归咎于学生。新大纲在德育目标中明确宣示将中职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既有信仰层面的精神关怀,也有日常行为的严格规范;既有德育的基础要求,也有成才的目标引领;既是对中职学生的科学定位,也是对社会舆论的积极引导。 具体要求如下: 1. 树立实现中国梦的远大理想,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领导。 2.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 3. 养成良好的法治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提高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增强公民意识,依法办事,待人友善。 4.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理想,提高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热爱劳动,崇尚实践,奉献社会。 5. 养成自尊、自信、自强、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人格健全,乐观向上。 6. 树立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节俭意识、廉洁意识,珍爱生命,尊重自然。 解读: 将“树立实现中国梦的远大理想”、“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为德育目标的首要要求,让学生在多元价值冲击下有了判断是非得失的标准,进而在中国梦引领下确立明确、具体的理想,为学生的成长指引方向。注入学生发展新动力。 德育内容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统领,科学设置教育教学内容。 1. 理想信念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 立足岗位、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教育。 2. 中国精神教育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中共党史与国情教育。 解读: 把理想信念教育置于德育内容之首。 中职德育工作要“紧密联系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实际”,同时根据时代要求和学生特点,提出要“爱党爱国、拥有梦想”,要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与人生教育。 把中国精神教育作为德育重要内容。 要进行“中国精神教育,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共党史与国情教育等”,特别提出了要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德育内容 3. 道德品行教育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礼仪教育与训练; 生命安全、艾滋病预防、毒品预防、环境保护等专题教育。 4. 法治知识教育 宪法法律基础知识教育;职业纪律和岗位规范教育;校纪校规教育。 5. 职业生涯教育 职业精神教育;就业创业准备教育;终身学习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教育。 6.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和方法教育;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咨询、辅导和援助。 除以上各系列教育内容外,学校还要根据国家形势发展需要进行时事政策教育。 解读: 遵循知行统一原则,把职业精神培养作为重点内容。结合专业实际,从企业和学生两个维度出发,对生动、丰富的案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岗位工作任务和实践中养成良好职业道德,学会做事、做人。 德育原则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方向性和时代性相结合原则。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