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关案例.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政府危机公关案例分析
——上海外滩陈毅广场踩踏事件
事件回顾:2014年12月31日晚,上海外滩陈毅广场聚集了许多看跨年夜5D灯光秀的人们,整个陈毅广场十分拥挤。23时35分许,广场上发生了群众拥挤踩踏事故。截至2015年1月2上午,36人死亡,至少49人受伤,伤者多数是学生。
就踩踏事件而言,相关政府部门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整个活动的风险估计不足而疏于管理,但在整个危机公关的过程中仍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
总体来说,相关政府部门在“外滩踩踏事件”危机公关过程中谨遵危机公关的5个原则:承担责任原则,真诚沟通原则,速度第一原则,系统运行原则,权威证实原则。
事故于12月31日当晚11时35分发生,事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就有执勤民警在外滩引导客流绕开伤者,避免造成更大的伤害和进一步的骚乱;在凌晨1点就与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联系,对伤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凌晨4点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官方微博即发布踩踏事故的伤亡人数,连夜成立工作组;凌晨5点上海市市长韩正、杨雄连夜部署全力做好伤员抢救和善后处置等工作,第一时间看望伤员;凌晨6点发生实时消息及伤亡人数。通过一系列举措,可见相关政府部门紧急部署、各就各位,组成危机公关小组并向上级汇报,利用各大媒体和官方微博将实时消息传递给民众,安抚民众情绪。
在受害者危机公关方面,事件发生后,上海市委、市政府召开紧急会议,全面部署各项善后救助工作和全市面上安全防范工作。同时对“踩踏事件”发生的具体原因进行深入调查。对于此次事件中的伤者,市领导表示当务之急是全力以赴救治伤员,市卫生计生委等部门要统筹全市医疗资源,动员一切力量抢救伤员,千方百计挽救生命。此外,市政府相关部门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补偿赔偿方式以抚恤慰问伤员,妥善安排死难者后事,尽力安抚死难者家属。
在媒体危机公关的信息工作上,“踩踏事件”的危机公关也十分可圈可点。如今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信息的传递渠道越来越多,这就更易滋生谣言等虚假消息,导致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进而产生社会舆论。一旦对谣言和舆论的处理不当,可能会使政府危机公关工作完全陷入被动中去。在此次事件中,一名上海女青年沈某在微博中发的消息疑似其在外滩“撒钱”从而引发踩踏事故,在网络上引起了一片声讨,给沈某带来了不小的精神压力。对此,上海警方迅速展开调查,力求还原事实真相,在查明“撒钱”一事为虚构后立即向群众发布消息,将谣言的进一步传播及时扼杀在摇篮中,没有让虚假的消息继续流传,一方面稳定住了民众的情绪,一方面也还了当事人一个清白,制止了更大规模的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事件发生后,上海市政府及时进行了反思和整改,要求立即全面梳理全市各类大型活动、特别是人群高度聚集区大型活动的安排情况,该停的活动必须停止。彻查事件原因,举一反三,深刻吸取教训。市领导要求全市各地区、各单位、各部门要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牢牢守住安全这条底线,涉及安全的任何环节都不得有丝毫松懈。市领导的出面无疑是给处于慌乱中的民众打了一剂强心针,安定了人心,没有放任事态扩大化、严重化。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