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沟油-公共管理案例库.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0年湖北武汉“地沟油”事件
1.案例概述
1.1 案例简介
2010年3月18日,来自武汉工业学院的一份有关地沟油的学术报告激起舆论千层浪。“地沟油
”又一次将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推至风口浪尖,让人闻之色变。网友纷纷质疑武汉食品安全办监管不
力,同时也对武汉市食品安全问题表示了担忧。令民众不解的是,武汉工业学院何东平教授事后却
称毒性和数量媒体都有所夸大。民众纷纷猜测是否是受到了“高压政策”。武汉市政府的形象受到
了损失。此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第一时间要求各地展开检查。武汉食品安全办立即进行监督检
查,并接受市民对问题油的举报。2010年3月25日开始每天向民众公报举报记录和举报落实情况。武
汉市食安办将于年内《武汉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最大限度的避免地沟油重返餐桌。本案例核心内
容为政府职能、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相关理论,可应用于政府公共关系的教学。
1.2 关键词:地沟油;监管不力;制度不全;瞒报
1.3 教学应用:
公共舆论;公共舆论环境;舆情;社会力量监督;公信力;公信力危机;政府形象;政府信用;政府责
任;政府职能;政府干预;政府规制;公共利益;利益分配;利益集团;利益最大化;资源配置职能;市场经
济体制;市场失灵;政府失灵;行政责任;职业道德;宏观经济调控手段;行政行为;内部监督;外部监督
1.4 科研应用
政府职能;市场失灵;政府失灵
2.案例属性
2.1 发生时间:2010-03-18
2.2 发生地点:湖北省-武汉市
2.3 问题类型:食品安全-油脂类
2.4 涉事社会角色及其性质:
多个主体
武汉食品安全办政府
武汉市政府政府
2.5 所属阶段:流通阶段
3.案例描述
3.1 案例内容:
2010年3月18日,武汉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何东平对媒体谈到,目前中国每年返回
餐桌的地沟油有200万到300万吨。而中国人一年的动、植物油消费总量大约是2250万吨——也就是
说,按照比例,国人吃10顿饭,可能有一顿碰上的就是地沟油。这惊人的研究数据,使人们又陷入
了对食品安全的恐慌之中。武汉市的民众普遍对于武汉市是否存在地沟油问题提出了疑问,武汉市
餐饮业因此事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2010年3月23日,重庆日报发布消息称,多年来,地沟油在被数次整治之后,仍然“僵而不死
”,重新爬上了餐桌,而且交易活跃。
2010年3月1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紧急下发“严防地沟油流入餐饮服务环节的紧急通知
”,要求各地迅速开展检查,对情节严重的要吊销餐饮服务许可证。
2010年3月19日,武汉市食安办宣布在全市范围内,对餐饮服务单位采购和使用食用油脂情况进
行监督检查,并接受市民对“地沟油”问题举报。
2010年3月23日,最先提出“地沟油”问题的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关于
地沟油的数量和毒性的报道有所夸大。何东平表示,他和他的学生已经对武汉的地沟油现象做了数
年的调查研究,但是研究仅限于对地沟油的成分和危害物质的分析,对国家制定监测地沟油的标准
提供参考。废弃地沟油返回餐桌的现象的确存在,但到底有多少,他还没有掌握准确数据,也没有
说过每年会有200到300万吨地沟油流回餐桌。
2010年3月23日,对于地沟油的处理意见,武汉市政府明确将于年内出台《武汉市餐厨垃圾管理
办法》,兴建餐厨垃圾集中处理设施,规范餐厨垃圾的回收和利用。武汉还将开展集贸市场垃圾就
地处理试点,实现城市垃圾减量化。
2010年3月25日,武汉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决定,自25日起每天向媒体发布当日的举报记录
和举报落实情况。
2010年3月26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3月20日至24日,市区两级监督
部门共走访、查证31起地沟油举报,除4家单位因使用散装油,且无法提供票据、质量证明等材
料,被责令停业,其余均未发现被举报单位使用地沟油。
2010年3月27日,市食品安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称所谓“市民十顿有一顿吃的是地沟油”,属于
夸大报道,并保证会促进监管,确保市民食品安全。
3.2 舆论焦点:
焦点一:政府行为缺位,疏导不力。
焦点二:地沟油问题的治理应当依靠群众的力量。
焦点三:利益驱使不法商贩铤而走险。
焦点四:有没有地沟油是治理当局必须调查清楚的问题。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