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ppt

发布:2015-08-10约2.34千字共2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年) b、自由 自由是指摆脱了身体和心灵的约束,精神上的自由是指能思考问题,为自己思考问题而不受制于别人。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教育思想与其政治思想紧密结合在一起,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就是为城邦培养具有德行的公民,是为政治服务的。在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上,他坚持德、智、体各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 * * 哲学之作为科学是从柏拉图开始而由亚里士多德完成的。他们比起所有别的哲学家来应该可以叫做人类的导师。 ——黑格尔 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马克思 一、生平 1、御医家庭 17年 2、柏氏学生 20年 3、游历四方 12年 4、吕克昂学院 12年 5、母亲故乡 1年 阿拉伯人描绘的亚里士多德上课图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在西方哲学和文化史上经历了复杂的历史命运,亚里士多德去世后,由于他的遗稿长期埋没,他的继承人又只重视伦理学和逻辑学的研究,所以他的思想在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时期不被重视。然而他的著作却在东方阿拉伯世界被广泛地翻译、注释和研究。并在10世纪后,传回欧洲,重被挖掘。 二、教育观的理论基础 1、四因说 (1)质料因 (2)目的因 (3)动力因 (4)形式因 2、灵魂论 (1)营养的灵魂 体育 (2)感觉的灵魂 德育 (3)理性的灵魂 智育 3、知识论 (1)灵魂白板说 (2)注重感觉经验 (3)注重实践 (4)从现实世界到理念世界 4、教育基本观念 (1)发展的教育 (2)和谐的教育 (3)全面的教育 (4)实践的教育 三、教育具体实施 (一)公共教育 (二)年龄分期与教育 1、遵循自然原则 2、分三个时期 (1)家庭教育 0——7岁 体育、游戏 (2)初等教育 7——14岁 文法、音乐 (3)中高教育 14——21岁 四艺、哲学 四、自由教育 (1)概念 自由教育是对自由公民所施行的,强调通过自由技艺的学习进行非功利的思辨和求知,从而免除无知愚昧,获得各种能力全面完美的发展以及身心和谐自由状态的教育。 (2)条件 a、闲暇 闲暇是自由的前提,是进行不抱任何功利目的的理性求知活动和高级思辨活动的前提。能否进行这种自由的活动是一个人自由本质的确定。 “早期哲学家的历史清楚表明这门学科不是一门实用的学科。因为现在或早先的人们进行哲学思考都开始于惊异:起先他们对那些明显是迷惑的事情感到惊异,然后一步一步地对那些重大的事情如日月星辰以及宇宙的生成感到困惑。一个有所困惑和惊异的人总是自以为无知;既然他们进行哲学思索是为了摆脱无知,显然他们是为了知识而追求知识,并不是为了实用的目的。事实可以证明,只有当种种生活必需品……全部具备以后,人们才会去进行这样的思考。我们追求它并不是为了其他的用处,正如我们将一个为自己而不为他人活着的人称为自由人一样,在各种知识中惟有这种知识才是自由的,只有它才是为它自身的。” ——亚理士多德《形而上学》(982b11—28) c、自由公民 自由教育不是机械化和专业化的训练,不是片面的卓越,专业的技艺和能力是奴隶所为。而是发展人的理性和完美全面的卓越才能(arete)。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作为人,只有做自己的主人而不是做别人的奴隶的人,才是一个自由的人;同样的,一种知识如果是为了它本身以外的其他目的,它必然要受到其他因素的限制,便不能是真正自由的;只有摆脱其他限制,以知识自身为目的,才能自由地思想,去探求真理。 (3)内容 a、名称 自由学科(liberal arts) b、原则 不受任何功利目的影响的知识 c、具体科目 哲学、音乐、文法、修辞、 几何,算术,天文、逻辑(辩证法)。 亚里士多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