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的教育与政治法律观.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亚里士多德 ——又一个难以超越的男人 目录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观(3-12) 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13-15) 亚里士多德与亚历山大(16-21)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观(22-24) 亚里士多德的法学观(25-26)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观 教育的目的: 理性的发展 教学方法上: 重视练习与实践的作用 师生 关系: 不是对导师一味言听计从,唯唯诺诺,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敢于思考、坚持真理、勇于挑战。“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教学思想上: 建立在他的人性论、认识论及其对于儿童身心发展考察的基础之上。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观 公元前335年,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创办了一所吕克昂学院,学园的名字(Lyceum)以阿波罗神殿附近的杀狼者(吕克昂)来命名。亚里士多德得非常重视教学方法,他反对刻板的教学方式,于是他经常带着学生在花园林荫大道上一边散步、一边讨论哲理,因此被称为逍遥学派。 在吕克昂学院执教的32年里,亚里士多德在这个地方实行着自己的教育理念。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观 (一)教育与政治 (二)和谐发展教育观 (三)教育年龄分期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观 (二)和谐发展教育观 对儿童施行体、德、智、美和谐发展教育的具体内容和方法,提山了一套独立的教育思想体系。他认为人有植物的、动物的和理性的三种灵魂。与之相应也有三方面的教育:体育、德育和智育。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这三方面,使之达到最高程度,使体、德、智得到和谐的发展。 1.体育 他反对实施过分严格的体育操练,要遵循适度的原则,以免损害儿童身体。另外,他指出了对儿童进行体育锻炼、使其体魄强健的军事意义,并认为培养勇敢品格是体育的一项重要目的,主张用体操训练培养人的勇敢精神。 2.德育 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际活动和反复练习,逐步养成中庸,适度、公正、节制和勇敢的美好德行。他还认为,对善行的模仿是形成儿童良好品德最有效的方法。为此,他要求成年人要注意修身,用自己的善行去影响青年。他还十分重视道德实践的作用,认为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锻炼对品德的形成至为重要。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观 3.智育和美育 他在学校课程中规定了阅读书写和绘画等科目。音乐教育是和谐发展教育的核心。亚里士多德尤重文雅教育,重视理智享受和文雅活动,较为轻视职业培训和实际工作。 不仅要使儿童学会欣赏音乐,具有评判能力,而且还要具备演奏能力。 他从希腊奴隶主的审美意识出发,规定了学校美育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儿童判别美及创造美的能力,使他们懂得娱乐和享受,更好地度过闲暇。 他认为音乐是形成人性格的一种重要力量。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未来从事这种职业,亦不是为了竞技,而是为了教育,为了心灵的净化,为了理智的享受和用于度过闲暇。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观 (三)教育年龄分期 在西方教育史上,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并论证了教育要适应儿童自然天性发展的思想,并以之确定了教育的年龄分期,对各年龄阶段教育的要求、组织、内容和方法等具体措施提出具体意见,要求成人应根据儿童年龄特征对其进行教育。 他把一个人从出生到21岁期间受教育的年龄按每7年为一自然阶段划分为三个时期:从初生到7岁为第一个时期;从7岁到14岁(青春期)为第二个时期;从14岁到21岁为第三个时期。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观 1.第一个时期,即7岁前,相当于学龄前幼儿教育阶段。他认为这年龄段的儿童应在家中受教育,以儿童身体的自然发育成长为主。认为婴儿出生后的抚育方式对其体力发展有很大影响。因此,父母亲应首先注意对儿童的抚育。母亲要亲自抚养婴儿,亲自哺乳,让幼儿吃含乳分最多的食物注意饮食营养。根据幼儿好动的特点,循序渐进地组织其进行锻炼,但不教任何功课,也不强迫从事任何劳作,还主张通过游戏以及忍受寒冷的锻炼来促进身体活动,保护脆弱的肢体免受损害。教师和父母应对儿童的活动进行指导、作出安排。活动量要适中,锻炼要循序渐进。他之所以注意儿童早期的身体锻炼,是基于自由民子女将来要善于参战、立法者必须按照自己的意志形成初生幼儿体格的思想。另外,他还认为从小对儿童进行忍受寒冷的锻炼,利于体质的增强、意志的形成以及对未来服兵役时残酷环境的适应。5岁以后,即可开始课业学习,但不宜过重,以免妨碍身体发育。这一时期,仍应保证有充分的活动和游戏。要多听有益的故事和神话,尤要注意儿童教养情况,留心使他们尽可能少地沾染各种不良习气,避免接触下流形象和语言。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观 2.第二个时期,即7岁到14岁,相当于初级阶段的学校教育。他在《政治学》卷八中说明,此期教育的任务是以情感道德教育为主,发展非理性灵魂,让儿童掌握读写算的实用知识与技能,并进行体操训练和音乐教育。儿童自7岁起,就必须送到国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