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单排桩结合抗拔锚管复合围护结构在软土基坑中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发布:2024-01-11约1.11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单排桩结合抗拔锚管复合围护结构在软土基坑中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软土地区开展基础工程建设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因为软土地区的土壤性质比较松散,抗拔性能较差,在进行基坑挖掘时,有时为了避免周围建筑物受到影响,需要采用抗拔措施。目前常见的抗拔措施有挖孔加注灌浆、使用抗拔锚杆等方法,但它们各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因此,开发一种新型抗拔结构,提高软土地区基坑工程的施工效率和安全性,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现实应用价值。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抗拔结构——单排桩结合抗拔锚管复合围护结构,这种结构采用单排桩作为主体结构,与抗拔锚管相结合,在软土地区的基坑开挖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对基坑模型进行模拟实验和数值分析,探究该种结构在软土地区抗拔的性能和应用的可行性。同时,还观察了该结构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情况,验证了其在实践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三、预期研究结果和创新点

1.提出一种新型抗拔结构,实现软土地区基坑工程的安全施工;

2.对该结构进行数值分析和实验,得出其在软土地区抗拔的性能;

3.观察该结构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情况,验证其实用性;

4.创新性地将单排桩与抗拔锚管相结合,提高了结构的抗拔性能和安全性。

四、预期工作方案

1.文献调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已有的抗拔措施和结构,并对单排桩和抗拔锚管进行深入研究。

2.数值模拟: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基坑模型,在模拟试验中探究单桩和单排桩的受力状态和抗拔性能,并结合抗拔锚管进行复合围护。

3.实验研究:在实验室建立基坑模型,进行模拟试验,测量位移、土压力、水平力等参数,验证模拟试验的有效性和实际工程的可行性。

4.结果分析:分析模拟试验和实验研究的数据,得出结论,并与现有抗拔措施进行对比,分析结构的优点和不足,为未来的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建议。

五、研究进度安排

1.文献调研和综述撰写:1个月;

2.数值模拟:3个月;

3.实验研究:4个月;

4.结果分析和论文撰写:2个月;

5.答辩和论文修改:1个月。

六、参考文献

1.王普,陈珂怡.单排桩或双排桩加固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分析[J].交通科技,2009,(3):19-21.

2.李智.抗拔锚杆在基坑支护中的应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6,(11):120-121.

3.张志刚,郭靖.单排桩抗拔受力特性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J].岩土工程,2013,34(3):768-774.

4.林新红.浅谈抗拔锚杆在基坑支护中的应用[J].现代城市建设,2011,(6):82-84.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