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01第一章五四运动讲解.ppt

发布:2016-05-01约4.81千字共3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绪 论 一、中国现代史的上下限问题 中国现代史的上限是与中国近代史的下限相联结的。海内外学术界有以下几种看法:1895年甲午战争说;1905年说;1911年说;1915年说;1919年说;1949年说;1956年说,等等。目前比较公认的说法是1919年。 学科教学总是落后于学术研究。中国现代史学科教学仍然沿用习惯说法,以1919年至1949年的历史作为教学内容范围。 二、现代史的分期问题 传统的中国现代史分期是革命史的分期,分为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解放战争)时期。 从历史科学、历史现实逻辑来讲,这种分法有些偏颇。我们讲授的中国现代史可以分为: (一)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1、军阀混战割据时期 2、国民革命时期 (二)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 1、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2、抗日战争时期 3、国民党大陆政权崩溃时期 三、中国现代史的基本线索问题 按目前中国现代史学科教学的需要,从1919—1949年的30年时间里,它的基本线索我们可以概括为: (1)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主要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 (2)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革命力量为争取民主、自由,为建立一个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而进行革命解放斗争; (3)追求发展,实现民族与国家的富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和社会生活、思想方式的扩大。 配套教材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综合性参考著作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十二卷·近代后编(1919-1949) (第21-22册),上海人民出版社,K20/165:12。 (美)费正清编,杨品泉等译:《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K258/11:1。 李新主编:《中华民国史》 ,中华书局,1981,K25/67。 主要参考刊物 《历史研究》,双月刊,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主办。 《近代史研究》,双月刊,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主办。 《抗日战争研究》,季刊,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主办。 《中共党史研究》,双月刊,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办。 《党史资料》,月刊,北京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主办。 《民国档案》,季刊,南京中国第二档案馆主办。 《中国现代史》,月刊,中国人民大学资料中心主办。 主要相关网站 中国现代史网 /Index.shtml 近代中国 www.C “中国近现代史网站资源汇辑” 本学期作业 课堂讨论发言 3月27日交: 主题:人物分析 突出历史人物的重要特点或重大转变及其原因分析 (如国民大革命中的陈独秀、孙中山、蒋介石、汪精卫、冯玉祥等)。写出自己的主张,不要复述史实,不要写成大事记或年表。800字左右。 4月29日交:自由写作小论文。范围限于中华民国史。 1500字以内。 5月29日交:如何评价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与贡献? 总体要求 至少阅读一本相关专业书。 要全文通读教材。 养成自主学习。 学习后要形成基本的宏观认识。 第一章 五四运动 研 究 现 状 五四运动是研究得较深入的一个课题。早在五六十年代,学术界就五四运动的性质问题和中国工人阶级由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的转变问题展开过讨论。 主要参考书目 1.陈平原:《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K261/10。 2.[美]舒衡哲:《中国启蒙运动——知识分子与五四遗产》,新星出版社,2007年版。 K261/12。 3.张牛:《“五四” 运动与中国近现代历史哲学》,重庆出版社,2006,K0/36。 4.张艳国:《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花城出版社,2003,B22/97。 5.陈万雄:《五四新文化的源流》,三联书店,1997,K261/7。 6.陈旭麓:《五四以来政派及其思想》,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K25/133。 7.彭明:《五四运动史》,人民出版社,1984,K261/1。 8.沙健孙、龚书铎:《五四运动与20世纪中国的历史道路》,人民出版社,2001,K261/9。 专家言论 “五四的回忆史”之所以值得我们认真面对,就因为这些五花八门的“陈述”,并不是严格意义的“历史”,更多的是表达某种政见和立场。 由于“五四”运动具有极高的知名度与合理性,经由一次次纪念活动的召唤,当事人的“回忆”日渐清晰,而且“想象力忽然丰富得可惊可喜以至可怕”。 作为学者:于文本中见历史,于细节处显精神。 今人所接触到的,永远只能是“文明的碎片”;在这个意义上,谈论历史而倚重省略号,其实是相当明智的。 ——陈平原:《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2,5,7页。 一、五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