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必修Ⅰ.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历史必修(Ⅰ) 政 治 文 明 历 程 单 元 复 习 单元总述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本单元共有四课内容,围绕着两条线 索展开,一条线索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 的斗争,一条线索是专制皇权与相权的斗 争。 单元概述 把握一条基本线索:夏朝建立我国第一个国 家政权;商周经历了从内外服联盟到天下共主的 转变;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 深远影响;期间,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 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交织在一起,但整体趋势是专 制皇权日益加强。 突出四个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秦 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汉、唐、五代、宋时期的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从汉到明,皇权与 相权之争;最终,明清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三代 夏 出现公共权力(王位世袭制) 我国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随着夏朝— —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的建立而开 始出现。夏代约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已 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但 还保留着氏族社会的许多特点。如最高统 治者称为“后”,以祖宗的身份来行使统治 权力,号令各个部族等,表明它刚刚从氏 族社会组织中脱胎出来,还带有氏族社会 组织的痕迹。 夏朝 三代 夏 出现公共权力(王位世袭制) 商 内外服联盟 内服和外服制度 神化王权 商朝 商王朝大约建立于公元前1600年,是 一个以商部落为中心的附属国联盟,主要 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正因为商代 的附属国只是在商王强大的军事征服下才 与之结成臣属关系,它的服从与否是随着 中央力量的强弱而变化的,所以商王还不 得不依靠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以此加强 控制附属国的能力。 三代 夏 出现公共权力(王位世袭制) 商 内外服联盟 内服和外服制度 神化王权 周 天下共主 封邦建国(分封制) 宗法制和礼乐制 周朝 西周时期,周公修改了商王朝的内、 外服制度而制定了分封制、宗法制和起维 系作用的礼乐制度。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 是周王室将土地连同土地上的人封赐给臣 下,广建子国,用以拱卫周王室。受封的 主要是亲族、功臣、先代贵族等。周王室 拥有天下共主的地位,它与封国的关系比 商王与附属国的关系密切,臣属关系更加 明确,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三代特点 三代的政治制度是由松散的内外 服联盟制,逐渐向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的封邦建国、天下共主制发展的。 秦朝至清朝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皇帝(总揽国家一切权力) 中央政府 (三公九卿) 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 政务 御史大夫——监察百官、掌 管律令、图籍 太尉——管军务 地方:郡县制(郡守、县令由皇帝任免) 御史 大夫 丞 相 太 尉 奉 常 郎 中 令 卫 尉 廷 尉 典 客 宗 正 治 粟 内 史 少 府 太 仆 图一 秦朝的中 央集权体制 皇帝 秦朝 秦统一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它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 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社会发 展产生深远影响。共主制由中央集权 制所取代,同时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 的斗争也由此开始。 秦朝至清朝 汉朝 中朝、外朝制度 隋唐 三省六部制 宋朝 中书门下制 元朝 一省制 明朝 内阁制 清朝 军机处 从西汉起一直到清代,中央集权与地 方分权的斗争、专制皇权与相权的斗争始 终交织进行。到宋太祖采用“杯酒释兵权” 的办法后,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已 处于绝对上风,但皇权与相权之争则反反 复复一直延续到明朝初年。朱元璋废除了 丞相制度,标志着专制皇权的进一步发 展;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又使专制皇权发 展到了新的高度。从秦到清政治制度的整 体趋势是专制皇权的日益加强。 每课要述 第一课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课标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 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知识结构 1、夏: 出现公共权力,但保留氏族公社特点。 2、商: ①政治制度:内服与外服制度; ②神权色彩。 3、西周: ①分封制:周王是最高统治者,同姓亲族是 分封的主体。 ②宗法制: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内容:确 立严格的大、小宗体系;作用:利于凝聚宗族, 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工具:礼乐制度。 本课重点 是商代的内服外服制度和西周的 分封制、宗法制。 每课要述 第二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课标要求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 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及其影响。 知识结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