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产前检查与孕期保健.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三章 产前检查与孕期保健 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 马铟 目的要求 掌握:围生医学的概念及我国目前采用的围生期的概念 熟悉:孕期监护的意义及孕妇管理 了解:产前检查的次数与方案 【产前检查与保健】 孕妇的定期产前检查 指导妊娠期营养和用药 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胎儿宫内情况的监护 保证孕妇及胎儿的健康 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2002)产前保健的定义:从妊娠开始到分娩前的整个时期,对孕妇及胎儿进行健康检查,以及对孕妇进行心理上的指导,包括早孕诊断、首次产前检查和随后的产前检查以及胎儿缺陷的筛查与诊断。 围产期 围产医学(perinatology)是研究在围产期内对围 产儿及孕产妇卫生保健的一门科学。 国际上对围产期的规定有四种: 围产期Ⅰ:从妊娠满28周到产后1周 围产期Ⅱ:从妊娠满20周到产后4周 围产期Ⅲ:从妊娠满28周到产后4周 围产期Ⅳ:从胚胎形成到产后1周 第一节产前检查 产前检查的时间与次数: 首次产前检查应从确诊妊娠开始,然后制定检查计划,一般行产前检查9-11次,高危孕妇应增加检查次数。 首次产前检查: 应详细询问病史,包括现病史、孕产史、既往史、家族史等,进行系统的全身检查、产科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 病史 年龄:过大或过小 职业: 本次妊娠过程: 预产期的推算: 月经史及孕产史 既往史和手术史: 家族史 配偶情况 预产期的计算EDC 按末次月经(LMP)第一日计算:月份减3或加9,日数加7。 按早孕反应出现的时间。 胎动出现的时间。 手测宫底的高度。 尺测子宫长度。 B超检查胎囊大小(CS)、头臀长度(CRL)胎头双顶径(BPD)及股骨长度(FL)。 全身检查与健康教育 体重指数(BMI):BMI=体重(kg)/【身高(m)】2 测量血压: 产科检查 包括腹部检查、产道检查、阴道检查及胎儿情况,适时B超检查。 腹部检查:视诊、触诊、听诊。 四步触诊法 检查者两手置于宫底,手测宫底高度,根据其高度估计胎儿大小与妊娠周期是否相符,同时判断位于宫底部的胎儿部分。 确定胎产式后,检查者两手掌分别置于腹部左右侧,轻轻深按进行检查,判断胎背的方向。 检查者右手拇指与其他4指分开,置于耻骨联合上方握住胎先露部,进一步查清是胎头或胎臀,左右推动以确定是否衔接。 检查者左右手分别置于胎先露部的两侧,沿骨盆入口向下深按,进一步核实胎先露部的诊断是否正确,并确定胎先露部的入盆程度。 腹部听诊:胎心在靠近胎背上方的孕妇腹壁最清楚。 枕先露,胎心在脐的左或右下方 臀先露,胎心在脐的左或右上方 肩先露,胎心在靠近脐部的下方 骨盆的外测量 1)髂棘间径(IS)两髂前上棘外缘的距离23-26cm 2) 髂嵴间经(IC) 两髂嵴外缘最宽的距离 25-28cm 3) 骶耻外径(EC)第五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 18-20cm 4)坐骨结节间经(IT)或出口横径(TO)两坐骨结节内侧缘的距离 8.5-9.5cm 5)出口后矢状径 坐骨结节中点至骶骨尖端的距离 8-9cm 6)耻骨弓角度 90度 骨盆内测量 内测量:妊娠24-36周进行 1)对角径(DC)12.5-13 cm 真结合径: 对角径减去1.5-2cm 2)坐骨棘间径:10cm 3)坐骨切迹:容纳三横指5.5-6cm 阴道检查:妊娠早期、妊娠24周内测量 胎儿情况:胎产式、胎方位、胎先露、胎儿大小、胎动及羊水量 辅助检查:血、尿常规检查,肝肾功能、院感四项、夫妇双方血型、糖耐量、心电图等检查 复诊产前检查:了解前次产前检查后有何不适,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确定孕妇和胎儿的健康情况。 第二节胎儿健康状况的评估 胎儿宫内情况的监护 胎盘功能的检查 胎儿成熟度的检查 确定高危儿 1.孕龄37周或≥42周; 2.出生体重2500g; 3.出生体重4000g; 4.出生后一分钟Apgar评分≤4分; 5.产时感染; 6.高危产妇的新生儿; 7.手术产儿; 8.新生儿的兄姐有新生儿期死亡。 胎儿宫内情况的监护 妊娠早期监护 B超第五周见到妊娠囊,多普勒第七周测到胎心。 妊娠中期监护 宫高、腹围、B超检查 妊娠晚期监护: 定期产前检查 胎动计数:≥6次/2h为正常。 胎儿影像学监测及血液动力学监测 胎儿电子监护 电子胎儿监护 胎心率基线(FHR-baseline,BFHR ) 包括每分钟心搏次数及FHR变异。 胎心率一过性变化,是判断胎儿安危的重要指标。包括:加速、减速(早期减速、变异减速、晚期减速) 预测胎儿宫内储备能力: 无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