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妇产科学》第9版课件—产前检查与孕期保健.pptx

发布:2023-08-15约7.25千字共4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妇产科学》第9版课件—产前检查与孕期保健主讲人:XXX 12345第一节 产前检查第二节 评估胎儿健康的技术第三节 孕期营养和体重管理第四节 产科合理用药第五节 孕期常见症状及其处理目录CONTENTS 1产前检查 (一)产前检查与孕期保健及早防治妊娠期并发症或合并症,及时发现胎儿异常,评估孕妇及胎儿的安危,确定分娩时机和分娩方式,保障母儿安全。产前检查和围产期(二)围产期产前、产时和产后的一段时期。我国采用的围产期定义是指达到及超过28周至产后1周。 我国《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推荐产前检查孕周分别是:妊娠6~13+6周,14~19+6周,20~24周,25~28周,29~32周,33~36周,37~41周。有高危因素者,可酌情增加次数。一、产前检查的时间、次数及孕周检查次数孕周检查次数孕周第1次孕6~13+6周第5次孕29~32周第2次孕14~19+6周第6次孕33~36周第3次孕20~24周第7~11次孕37~41周第4次孕24~28周产前检查次数与孕周 1. 包括:年龄、职业、本次妊娠的经过、推算及核对预产期、月经史及既往孕产史、既往史及手术史、家族史以及丈夫健康状况。2. 预产期推算方法是按末次月经第一日算起,月份减3或加9,日数加7。此外,妊娠早期超声检测胎儿头臀长是估计孕周最准确的指标。(一)病史观察发育、营养及精神状态;注意步态及身高,身材矮小(<145cm)者常伴有骨盆狭窄;注意检查心脏有无病变;检查脊柱及下肢有无畸形;检查乳房情况;测量血压、体重和身高,计算体重指数,注意有无水肿。二、产前检查的内容(二)体格检查 1. 腹部检查(1)视诊:注意腹形及大小。腹部有无妊娠纹、手术瘢痕及水肿等。(2)触诊:妊娠中晚期宫高、腹围、四步触诊法。(三)产科检查胎位检查的四部触诊法 1. 腹部检查(3)听诊:胎心在靠近胎背上方的孕妇腹壁上听得最清楚。 (三)产科检查不同胎方位胎心音听诊部位 2. 骨盆检查(1)骨盆内测量:对角径,为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岬前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为12.5~13cm,此值减去 1.5~2.0cm为骨盆入口前后径长度,又称真结合径。 (三)产科检查测量对角径 2. 骨盆检查(1)骨盆内测量:坐骨棘间径,两坐骨棘间的距离,正常值约为10cm。 (三)产科检查测量坐骨棘间径 2. 骨盆检查(1)骨盆内测量:坐骨切迹宽度,坐骨棘与骶骨下部间的距离,即骶棘韧带宽度,将阴道内的食指置于韧带上移动,若能容纳3横指(约 5.5~6cm)为正常,否则属中骨盆狭窄 。 (三)产科检查测量坐骨切迹宽度 2. 骨盆检查(1)骨盆内测量:出口后矢状径,坐骨结节间径中点至骶骨尖端的长度,正常值为 8~9cm 。 (三)产科检查测量出口后矢状径 2. 骨盆检查(2)骨盆外测量:坐骨结节间径(出口横径),两坐骨结节内侧缘的距离,正常值为 8.5~9.5cm。已有充分的证据表明测量髂棘间径、髂嵴间径、骶耻外径并不能预测产时头盆不称,目前临床已经很少测量。(三)产科检查测量坐骨结节间径 2. 骨盆检查(2)骨盆外测量:耻骨弓角度 ,正常值为90°,小于80°为异常,此角度反映骨盆出口横径的宽度。 (三)产科检查测量耻骨弓角度 3. 阴道检查妊娠期可行阴道检查,特别是有阴道流血和阴道分泌物异常时。分娩前阴道检查可协助确定骨盆大小,宫颈容受和宫颈口开大程度,进行宫颈Bishop评分。 (三)产科检查 参照目前我国《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2018年)》,每次产前检查包括:常规保健内容、辅助检查项目(分为必查项目和备查项目)及健康教育及指导,有条件的医院或有指征时可开展表格中备查项目。 (四)辅助检查及健康教育 检查次数常规保健内容必查项目备查项目健康教育及指导第1次检查(6~13+6周)1.建立孕期保健手册;2.确定孕周、推算预产期;3.评估孕期高危因素;4.血压、体重与体重指数;5.妇科检查;6.胎心率(妊娠12周左右)1.血常规;2.尿常规;3.血型(ABO和Rh);4.空腹血糖;5.肝功和肾功;6.乙型肝炎表面抗原;7.梅毒血清抗体筛查和HIV筛查;8.地中海贫血筛查;9.早孕期超声检查(确定宫内妊娠和孕周)1.HCV筛查;2.抗D滴度(Rh阴性者);3.75gOGTT(高危妇女);4.甲状腺功能筛查;5.血清铁蛋白(血红蛋白<110g/L者);6.宫颈细胞学检查(孕前12月未检查者);7.宫颈分泌物检测淋球菌和沙眼衣原体;8.细菌性阴道病的检测 ;9.早孕期非整倍体母体血清学筛查 (10~13+6周);10.妊娠11~13+6周超声检查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11.妊娠10~13+6周绒毛活检;12.心电图1.流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