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格斯粒子也没什么科学家正在寻找够拿5次诺奖的粒子.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当前文档由后花园网文自动生成,更多内容请访问 HTTP://WWW.HHYWW.NET
希格斯粒子也没什么:科学家正在寻找够拿5次诺奖的
粒子
来源于:DeepTech深科技
忘记希格斯粒子吧:理论家提出了一种新的粒子,它能解释暗物质和大爆
炸等棘手难题。现在他们正在竞相寻找它。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掌管一台长达27公里的大型强子对撞机
(LHC),该对撞机位于法国 - 瑞士边境的地表之下。CERN 在 2012 年 7 月
确认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这让该机构声名大噪。但是与 Goertz 现在所寻
找的粒子相比,希格斯粒子可谓相形见绌。
希格斯粒子的存在解答了“其他基本粒子是如何获得质量的”这个科学难
题。但 Goertz 所追寻的粒子能够一举解决物理学中的五个重大问题,从次原
子粒子的运作方式到宇宙起源的奥秘,再到神秘的暗物质到底是什么等等。牛
津大学的粒子理论家 Giulia Zanderighi 说:“解决这些问题中的任何一个都
足够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图 | 世界最大粒子加速器(来源:CERN)
我们可能会想,真的有这么棒的粒子吗?听起来有点不靠谱,但 Goertz
并不是唯一一个正在寻找这种粒子的科学家。他本人在德国海德堡马克斯普朗
克粒子和天体物理研究所工作,但同时也在与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展开合作与
竞争,来共同描述这种粒子的特性并预测其能力。如果科学家们的设想正确
,CERN 的实验将会证实他们的想法。
要理解这个粒子的重要性,我们首先要定义粒子是什么。通常我们会将粒
子想象成极小的珠子,要么在空间里漂浮,要么在固体里紧紧聚在一起。但是
要更好的了解粒子,我们就不能使用这种观点。相反,我们应该认为宇宙中充
满了波动的“场”,当这些“场”发生量子尺度的扰动时,就会以粒子或力的
形式被我们观察到。
希格斯玻色子挺了不起的,但相比之下就显得“没什么”
为了解决不同的物理基本问题,理论家们总是在存在和不存在的领域之间
穿梭。然而,每个人都可以猜想新粒子,硬实验证据却只能由粒子探测器提供
。
希格斯场和希格斯玻色子就是这种情况,它们最初于 1964 年被提出,基
于基本粒子的质量解释弱核力的范围。此后 50 年人们才找到希格斯粒子。但
与此同时,更多的理论漏洞出现了,物理学家只能用更多假想的粒子来填补这
些漏洞。
例如,在超对称理论中,科学家为了同时解决粒子物理学中的三个问题
,为每个已知的粒子都假象了一个超对称粒子(超伴子),并预计在大型强子
对撞机(LHC)2009 年首次运行时找到这些假想粒子存在的证据,但无论是
2009 年还是在 2015 年 LHC 升级后的运行中,科学家都没有找到相关证据。
还有一些理论家则没那么“大手笔”,如 2016 年,法国巴黎 - 萨克莱大
学的 Guillermo Ballesteros 提出只用添加 6 个额外粒子就能解决五个谜团
,这个假设被称为 SMASH。
但 Goertz 及其合作者来说,6 个粒子解决 5 个问题还是太多了。他们说
,与其找一大堆,不如将已经理论化的粒子们合为 1 个?这样理论家们就能集
中精力寻找一个粒子,而不是因为找不到一大堆“假想粒子”而倍感尴尬。
这个粒子就像瑞士军刀一样有一系列工具,可以解决各种棘手的问题。这
件事要追溯到 1977 年,当时斯坦福大学的 Roberto Peccei 和 Helen Quinn
面临量子色动力学中最令人烦恼的问题之一,理论描述了质子和中子之间的相
互作用。
强 CP 问题指的是,质子或中子内的强作用力应该在某些情况下破坏 CP
对称性,但事实上却没有破坏。CP 对称性不被破坏的现象需要科学的解释。
Peccei 和 Quinn 提出的解释则是引入一个的新“场”来抵消看不见的 CP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