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营养学基础》六 矿物质.ppt

发布:2017-06-08约7.5千字共9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矿物质 Minerals 常量元素 常量元素:也称为宏量元素,是指在人体和代谢上分量比较大,占人体体重﹥1%的无机盐。 钙(calcium)是人体含量最多的无机元素,也是身体中最多的阳离子;正常成人体内含钙总量约为1000~1200g,相当于体重的2.0%。 骨钙:骨组织储藏了体钙的99%, 是人 体最大的钙库,其中无机盐占骨总量的 60%~65% 离子钙:钙以离子状态分布于软组织、细胞 钙混溶池 钙混溶池是指:人体内的钙除了大部分储存于骨骼和牙齿外,还有1%的钙分别与柠檬酸或蛋白质螯合,或以离子状态分布于软组织、细胞外液和血液中,统称为钙混溶池 钙与骨骼 骨钙由非晶体磷酸钙和晶体羟磷灰石两个不同的成分组成。骨钙和循环钙之间不断的缓慢交换,处于基本平衡状态。骨钙的堆积过程即骨吸收和骨形成,使钙离开或进入骨质。正常情况下,骨骼钙在破骨细胞作用下进入钙混溶池,钙混溶池的钙又不断地沉积于成骨细胞中,如此循环,使骨骼不断更新。 促进钙吸收的因素 VD 乳糖 氨基酸:赖氨酸、精氨酸和色氨酸 钙、磷比 钙的吸收影响因素 来源不一样,吸收也有异 一般动物性食品吸收率20%-30%, 植物性食品只有10% 与人体生理状态也有关 一般吸收率为20%-30%, 特殊生理下可达50% 婴儿 50% 成人 20% 儿童 40% 老人 15% 干扰钙吸收的因素 植酸、草酸 过量的膳食纤维 脂肪 过量蛋白质 抗酸药、四环素和肝素 佝偻病 神经精神症状:常见于初期和极期,可持续数周至数月,与低血磷引起的神经功能紊乱有关。表现为多汗、夜惊、好哭,枕脱或环形脱发。可为早期诊断的参考依据。 佝偻病 骨骼表现: 1、头部 颅骨软化 为佝偻病的早期表现,多见于3~6月婴儿。 头颅畸形:“方颅”、 “鞍状头”或“十字头” ,或因睡眠压迫而变形。 前囟大,闭合迟,可迟至2-3岁才闭合。 出牙晚,可延至1岁出牙,或3岁才出齐。严重者牙齿排列不齐,釉质发育不良。 佝偻病 2、胸部 肋骨患珠 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区呈钝园形隆起,串珠状,以第7~10肋最显著。 胸廓畸形 郝氏沟(Harrison氏沟),或肋骨下缘外翻;肋骨骺端内陷,胸骨外突,形成鸡胸;剑突区内陷,形成漏斗胸。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3、四肢及脊柱 腕、踝部膨大 形成佝偻病“手镯”与“足镯”。 上下肢均可因承重而弯曲变形,造成“O”形,或“X”形,检查时取立位,两腿靠拢,膝关节相距3cm以下者为轻度“O”形腿,3~6cm者为中度,6cm以上者为重度。严重者可发生病理性骨折。最常见的是桡骨或腓骨骨折。也是胫骨弯曲及扁平足发生的原因。 脊柱弯曲:侧向或前后向弯曲;严重者也可见骨盆畸形。 临床表现 钙和其它矿物质的相互干扰 铁:钙可明显抑制铁的吸收,并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只要增加过量的钙,就会对膳食铁产生很大的抑制作用。 锌:一些代谢显示,高钙膳食对锌的吸收率和锌平衡有影响。认为锌与钙互相拮抗。 镁:有报告提出,膳食的钙/镁的克分子比>3.5,毫克分子比>5,会导致镁缺乏。试验表明,高钙摄入时,镁吸收低而尿镁显著增加 磷:已知醋酸钙和碳酸钙在肠腔中是有效的磷结合剂,高钙可减少膳食中磷的吸收 营养状况评价 生化指标 血钙浓度 钙平衡测定 摄入钙=粪钙+尿钙+汗液钙 骨质的测定 骨矿物质含量\骨密度 流行病学方法 在人群中调查不同水平的 钙摄入量,与骨质疏松和骨折发生率的关系. 镁 Magnesium 正常人体内含有镁20-28g,其中55%存在于骨骼中,约27%存在于肌肉中。 镁在细胞及血浆中有三种形式:游离镁、复合镁和蛋白结合镁,三者所含比例分别为55%、3%和32%。 镁的生理功能 激活多种酶的活性 维持骨骼生长和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对钾、钙通道的抑制作用 阻钾外流、阻钙内流 维护胃肠道和激素的功能 低度硫酸镁具有利胆作用;碱性镁盐可中和胃酸;镁离子具有导泻作用;血浆镁增加或极度低下时,可抑制PTH分泌 磷 Phosphorus 磷也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元素之一,地位仅次于钙而位居第六。动物性食品和植物性食品中均含有较多的磷,一般合理膳食的磷都超过人体的需要,就算是人体不能完全吸收也可达到充裕的程度,仅有极少数例外。磷与钙的吸收利用密切相关。人体大约有600-700g磷,主要存在骨骼和牙齿中。占体重的1%,占矿物质总量的1/4。 磷的生理功能 骨骼生长和牙齿发育 钙和磷形成难溶性盐使骨骼和牙齿结构坚固,在骨的形成过程中2g钙需要1g磷;在骨的吸收和钙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参与能量代谢 有助于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