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市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与对策.doc

发布:2018-01-31约3.31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晋中市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与对策 学院: 体育学院 班级: 2009级体育教育1班 指导老师: 刘志清 职称: 教 授 完成日期: 2013 年 6 月 10 日 晋中市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与对策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总结法,对晋中市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以及改革中出现的较为普遍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着重从体育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评价体系和教师师资力量等方面研究和探讨了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对策,以促进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进一步深化,完善体育课程体系的改革。 关键词:体育课程;改革;对策;终身体育 目 录 1 前言 (1) 2 晋中市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现状分析 (1) 2.1体育课程设置及选项课开设现状 (1) 2.2 体育课程教学体系 (1)2.2.1 体育教育观念陈旧、滞后 (1) 2.2.2教学内容传统,教学方法单一 (2) 2.3场馆设施与体育经费投入不足 (2) 2.4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2) 3 晋中市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对策 (2) 3.1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2) 3.2实现课程设置的多层次、灵活性 (3) 3.3强化终身体育的意识 (3) 3.4构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 (3) 3.5完善测评体系和考试制度 (4) 3.6培养体育教师的素质 (4) 3.6.1拓展专业知识 (4) 3.6.2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4) 3.6.3体育教学组织、监控能力 (4) 3.6.4教育科研能力 (5) 4 结论与建议 (5) 4.1结论 (5) 4.2建议 (5) 参考文献 (5) 1 前言 2002年教育部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这一全新素质教育指导纲要的实施,打破了几十年来自上而下的过死的课程模式格局;促进了高校体育课程的科学规划;加速了全国高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就晋中市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而言,未能够得到较快的发展,教学内容较为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较为单一,教学场地设施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没有形成能够与之相配套的现代化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为贯彻落实《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对晋中市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目的是为晋中市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对策,为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2 晋中市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现状分析 2.1体育课程设置及选项课开设现状 晋中市普通高校分别在一、二年级开设了体育选项课,开设的选项课与学生喜爱的项目存在很大差异。体育选项课内容所占比例各不相同,概括起来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足球、篮球、排球、武术、健美操、田径,这些项目的开课率在 98%以上。第二层次为乒乓球、体育舞蹈、健美、网球、羽毛球,这些项目的开课率为 20%~50%。第三层次为游泳、形体、瑜珈等,这些项目的开课率为8%~20%。由此可见,一些传统项目在体育教学中占较大比重,一些受学生欢迎的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轮滑、形体、瑜珈等,适合大学生发展且具有教育意义的项目没有开设。其原因是晋中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结构极不平衡,据调查有78%的教师专业集中在篮、排、足球和田径这些传统性项目中,而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台球、轮滑、体育舞蹈等专业教师较少,这种状况已不能满足大学生对体育知识、健身方法多样化、娱乐化、兴趣化的要求。因此,学生不能完全按自己的意愿来选择体育课。从另一方面了解的情况看,部分高校虽然实施了按兴趣选项分班,但没有再按素质水平的高低继续进行分班,由于他们的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按统一的教学进度和考评标准进行,使得优生得不到优教,差生得不到补教,也同样影响了部分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 2.2 体育课程教学体系 2.2.1 体育教育观念陈旧、滞后 晋中市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中,许多体育教师受“重竞技成绩、轻学生体质”的误导,致使重课内轻课外,重尖子轻全体学生体育的现象严重,且以竞技运动技术结构为主贯穿于体育教材之中。体育教育片面强调传统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以课堂教学和教师为中心,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性活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大部分学生体质的增强、健身意识的形成、健身能力的培养、健身文化的陶冶、健身习惯的养成被忽略,影响了学生的个性、人格、尊严、价值及社会生存和适应能力的培养,阻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人才培养的片面性。 2.2.2教学内容传统,教学方法单一 晋中市普通高校的体育内容的设计方向有偏差没有以学生为主体,没有把学生的发展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