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6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数的运算是数学发展的基础,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能力的培养一直是一个重点,可以说多年来“计算是数学的中心”。但从学生的试卷和平时作业中我们又不难发现,计算错误占的比例很大。在“应试”教育中,计算作为考试得分的重要内容,往往是通过“题海战术”大运动量、反复单调操作来完成的。随着素质教育的广泛开展和深入,对小学计算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怎样“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引起了我们的深思。
学生在计算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因此,对于计算中的错误要具体分析,我们知道,任何数的计算与其相应的知识及概念密切联系的。如概念不清、口算不熟、笔算不准,计算时必定会错误百出,这是从知识方面分析学生在计算中产生错误的原因,在教学中我还发现造成错误、学生心理方面原因也不容忽视。
一、感知比较粗略,粗心马虎是主要原因。
要进行计算,首先必须通过学生的感知器官来感知数据与符号组成的算式,但由于急于求成,注意力不集中,观察不仔细,又由于知识本身存在易于混淆,不好区分的因素,在加之学生感知事物的特征不够精细,比较笼统。因而获得的表象就模糊,这时感知的错误就会
使得信息失真,而计算题本身无情节,外表形式单调,不易引发兴趣。因此,将46、109、50005等书写64、139、5005的时有发生,在54+5〇5+45的〇里写“=”的人也不是个别学生,甚至当老师指出填写有误时,有的学生还会感到茫然,甚至不知道错在哪里。这种视而不见的现象,在低年级学生身上较为严重。
二、强信息干扰。
有些计算,非本质属性鲜明突出,容易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形成较强的信息,在一定的情况下,这种思维痕迹会使学生的正常思维受到干扰。如:25×4÷25×4,错误的计算为100÷100=1,100-100÷4+20错误的计算为0÷4+20=20。
三、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差。
在计算的过程中,需要经常转移注意,或把握注意同时分配在不同的对象上,由于小学生???意的转移和分配能力差,往往顾此失彼,造成计算错误,人在计算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常常会忘掉进上和退下的数。又如在计算四则混合运算时,有的学生随着脱式计算,丢符号丢数,如200-302+25=200-60=140,将一步运算给抄漏了。
四、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不良习惯是主要的原因。
造成学生计算过程中的错误,还有非智力因素,如情感、意志等方面,有的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对数学不感兴趣,解题只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有的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乱写乱画,不求甚解。这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效果。还有的学生遇到较复杂的计算就怕繁、怕难,缺乏信心,本来会做的题无法做对。
防止计算错误,除了重视与计算有关的概念与知识的教学,熟练的进行口算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外,还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防患于未然。
(一)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当前,一些学生的计算错误,从现象来看,似乎大多是由“粗心”造成的。如:题目看错抄错,书写潦草,6与0、1与7、4与9、3与5写的模棱两可;做笔算时个位相加,十位却相减;计算后不检验等等,知识计算的正确率大大下降。但从大量的错例分析中可知,计算法则未掌握所造成的错误仅占一小部分,而大多数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所致。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让学生对自己计算出现的错误找出真正的原因,改变认为“粗心”是出错主要原因的错误看法,产生想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愿望。教师一方面要培养学生作业认真、仔细、书写整洁,对计算结果自觉检查等良好习惯的品质;另一方面,教师要做好示范和表率,教师的板书、批改作业的字迹、符号一定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祈祷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了能使学生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师对学生的练习作业应按规范要求严格训练,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严慈相济的办法,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指责;提倡对自己的计算结果负责的精神,作业完成后必做自我检查。学生的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是教师的天职,学生从小养成了好的习惯,必定影响一生。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
(二)选准“突破口”,强化算理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重视口算,把口算训练作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理解口算方法的算理,坚持经常训练,逐步达到熟练。每次练习要有明确的目的,恰当的要求,训练的方法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方法的多样性、趣味性,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如听算、视算、计时比赛、开火车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的自觉性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