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七上第三单元复习1.doc

发布:2017-04-06约2.51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单元复习: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课时(10~12课) 主备:张伯虎 审核: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课程标准·目标达成】 1.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2.秦统一六国的时间、人物、意义;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和巩固统一的措施;秦长城。 【知识点梳理】 ★1.简述秦兼并六国起止时间、人物、秦朝建立及都城。 ★2.简述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方面:创立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方面: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3)文化思想方面:统一文字和焚书坑儒 (4)军事方面:巩固边防及开发边疆 3.秦朝疆域及国家性质和地位。 ★4.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战乱局面,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符合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措施:★(1)政治方面: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 ★(2)思想方面: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全国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 (3)军事方面:北击匈奴,安定北方边境地区。 (4)经济方面: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3.如何评价汉武帝(结合以上措施再加上评述性的话) 【巩固练习】 1.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灭掉六国的“秦王”为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列措施与此不符的是( ) A.统一货币 B.统一文字 C.实行郡县制度 D.创立科举制度 2. 汉武帝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并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主要目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排斥异己 C.平定叛乱 D.发展经济 3. 秦朝统一全国后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其中对后世地方行政机构建设产生深远影响的是( ) A.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B.车同轨,书同文 C.废分封,立郡县 D.焚书坑儒 4. 公元前210年,一位前往南海郡做生意的商人携带的货币是( ) A. 开元通宝 B. 刀形币 C. 秦圆形方孔钱 D. 交子 5. 《帝国的终结》是易中天迄今为止最为用力也最为看重的一部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 A.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 B.西周推行分封制 C.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西汉强化监察制度 7. 右图中统一的古文字“马”的字体是( ) A.金文 B.大篆 C.小篆 D.隶书 8. 秦朝“焚书坑儒”,而西汉则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的根本目的是( ) A.压制知识分子 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C.推行法家思想 D.有区别地对待知识文化 9. 新转来的小英向同学们自我介绍说:“我的姓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名称一样”,那么小英的姓是( ) A.夏 B.商 C.秦 D.唐 10. “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它被称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它的兴修,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一水利工程是( ) A.大运河 B.郑国渠 C.灵渠 D.白渠 11. 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汉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和北击匈奴,出现了“大一统”。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B.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D.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12.由于秦朝的暴政,最终引发了秦末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其中具有首创精神的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B.刘邦起义 C.项羽起义 D.黄巾起义 13. 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创立的儒家学说成为中国两千年封建正统思想。儒家学说这一地位的确立开始于( ) A.孔子创立儒学,提出“仁”的学说 B.汉武帝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隋唐科举考试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 D.明朝八股取士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14. 2011年年初,南宁市孔庙迁建落成,这对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孔子开创的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封建王朝正统思想开始于()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