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研究方法和中国经济学发展.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经济学研究方法与中国经济学发展;一 内部逻辑的一致和逻辑推论与经验事实的一致
1. 内部逻辑的一致
⑴ 重视逻辑分析和推导,而不是简单的观点整理。
失业:通货紧缩——货币供给减少——投资减少——企业资金紧张——开工不足
体制转轨——国企改革——企业社会性职能取消——减员增效
⑵ 理论创新----即对新现象进行分析或对旧现象做出新的解释
1959—1961年农业危机原因: 天灾 人祸 人民公社规模过大
创性的论点:农村合作化从自愿到强迫,农民的退出权被剥夺,搭便车盛行,劳动积极性瓦解。
2.逻辑推论与经验事实的一致
不是玩逻辑游戏,而是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二 理论假设的一致性
理论假设应该是这个学科的各个学者都能接受的。
如:理性人假设 效用最大化假设
传统观点:农民是不理性的,因为拒绝接受殖民者的先进技术。
舒尔茨: 因为新技术对气候、湿度、肥料的要求多,还有运输条件的限制。
三 理性模型中的限制条件
构建一个理论观点时,需要了解它的限制条件。
如: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坏帐现象
科斯定理一:只要交易成本为零,交易双方就会通过市场交易(产权调整)使资源和产权都达到合理配置。
科斯定理二: 松动了交易成本为零的假设
当交易费用不为零时,财产权的初始分配将影响资源配置效率。; 四 实证检验
找出真实的经济现象检验结论。
五 常用的分析问题的方法
本质特征分析法;
当代横向分析法;
历史纵向分析法;
多现象综合分析法;; 四 实证检验
找出真实的经济现象检验结论。
五 常用的分析问题的方法
本质特征分析法;
当代横向分析法;
历史纵向分析法;
多现象综合分析法;;诺贝尔经济学奖和实验经济学
刘兵军 欧阳令南; 内容提要: 主流经济学普遍认为经济学不像自然科学,它不具有实验性,然而,弗农·史密斯的研究成果打破了这个陈规,创立并发了实验经济学,对主流经济学构成严重挑战,他也因此获得了200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本文结合史密斯的研究成果对实验经济学进行系统的阐述,并对经济学今后的发展作出相应评??。
关键词:理性经济人 效用理论 实验检验 实验经济学;长期以来,经济学被认为是一种依赖于实际观察的经验科学,而非在可控实验室里进行检测的实验性科学。但是,乔治·梅森大学的弗农·史密斯教授打破了这种陈规,将经济分析引入到实验室,发展了一系列经济学实验方法,并对通过实验进行经济学研究确定了标准,从而为实验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了表彰史密斯在实验经济学研究方面所做的开创性工作,2002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将该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他和另外二位行为经济学家。; 一、实验经济学的发展过程
萨缪尔森在他的一本《经济学》著作中写道:一种发现经济法则的可能的方法就是通过可控制的实验,但不幸的是,经济学家不容易控制其重要因素,因此无法进行类似化学家或生物学家所做的实验。
其实,实验经济学的思想方法一直伴随着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只不过主流经济学的实验主要以思想实验表现,而实验经济学的实验针对具体理论的验证进行实验。
最早期的经济学实验是瑟斯通(Thurstone,1931)为检验传统的效用曲线而设计的实验,他让实验参与人在一组商品(帽子、大衣和鞋子)中进行选择,然后记录下参与人的具体选择,从而确定个体的无差异曲曲线。他成为对个人选择理论进行实验检验的先驱。;对现代实验经济学产生重要影响的是著名经济学家张伯伦(Chamberlain)教授,1942年他首次在课堂上对市场进行实验,建立一个实验性市场检验竞争性市场均衡的条件,实验结果竟与均衡结果并不一致。
正是这一实验启发了当时实验的参与者史密斯,他到普度大学工作的第二年,首次在课堂上以他的学生为对象进行竞争性均衡实验。他原本想通过实验来证明市场机制是非有效的,但结果出乎意料,他发现即使拥有很少信息,只要参与者达到一定数量,市场就会很快收敛到一般竞争性均衡。而经典理论的结论却是,市场的有效性需要大量具有信息的参与者。 ;二、实验经济学中的实验设计
与自然科学中的实验相同,实验经济学中的实验也必须以数学模型为基础。早期的实验经济学所研究的问题比较简单,认为只要通过认真的模型设计包括问卷设计就能完成实验任务。
但是,现在的经济学实验无论在范围上还是复杂性上都大大增加了,有效的实验应该创造一个与这种实际联系相类似的环境,因此,虽然模型设计在实验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但模拟是更重要的,而不是简单的模型。强调实验经济学中的实验要与对象在要素和过程结构方面具有相似性,要求使用模拟或仿真的方法。20世纪60年代,史密斯发展了经济学领域的“风洞实验”,提倡在实施经济政策前可以先在实验室里进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