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主动脉瘤形态学特点及临床意义[中国医大].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腹主动脉瘤形态学特点及临床意义 张强,罗英伟,王新文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外科 前言 90年代: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repair EVR) EVR特点: 创伤轻微、并发症少、死亡率低。 EVR要求: 必要的解剖条件是EVR成功及远期疗效的关键。 本文报告应用螺旋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CTA)检查腹主动脉瘤并对其形态学特点及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材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总结我院1998年1月至2000年12月,收治30例腹主动脉瘤患者。男21例,女1例,平均年龄64.3岁。 检查方法: 全部患者行螺旋CTA(Toshiba Xpress/GX)检查。 扫描范围从腹腔动脉干至髂外动脉。 在SUN工作站进行CTA图像重建。 采用111~130 个2 mm层厚横断面数据 应用多平面重建法(MPR) 最大强度投影法(MIP) 材料与方法 测量指标: 动脉瘤直径, 近端瘤颈长度、直径, 动脉瘤颈角度, 腹主动脉长度, 两侧髂总动脉长度、直径, 髂外动脉直径 材料与方法 测量指标: 近端瘤颈角度 腹主动脉瘤测量 材料与方法 适合EVR解剖条件 近端瘤颈长度?13~20mm; 瘤颈直径 ? 26~30mm; 瘤颈角度?60?~75?; 瘤颈内无附壁血栓,瘤颈呈直管非圆锥形 髂总动脉直径8mm~20mm;长度25mm;弯曲角度?90?,且无严重扭曲, 狭窄及钙化 结 果 动脉瘤平均最大直径 59.42 cm 腹主动脉瘤直径 与瘤颈的角度呈正相关(r=0.47,P0.05) 与瘤颈长度呈负相关(r=-0.41,P0.05)。 结 果 本组病例中, 2例合并双侧髂总动脉瘤(2.4cm), 2例合并右侧髂总动脉瘤,平均直径3.75cm 左侧髂总动脉瘤及闭塞各1例。 结 果 符合EVR条件: 12例(40%) 。 不符合EVR条件: 16例(53.3%)因瘤颈角度过大(平均88.8°, 范围70°~ 112°)其中4例合并髂总动脉瘤。 1(3.3%)例因瘤颈过短。 1(3.3%)例髂总动脉闭塞伴瘤颈附壁血栓。 结 果 瘤颈角度过大 结 果 瘤颈角度过大 结 果 瘤颈角度过大 结 果 瘤颈角度过大 讨 论 腹主动脉瘤的检测手段 螺旋CTA:最佳的AAA检测手段。 MRA:过高估计中小动脉的狭窄程度, 常规CT:易高估近端瘤颈的直径, 血管造影:高估瘤颈的长度,低估瘤颈的直径。 讨 论 腹主动脉瘤的解剖条件 欧洲的AAA三型五分法未提及瘤颈角度, 美国的分型方法认为瘤颈角度不是关键条件。 本组患者不适合EVR的主要单一决定因素是过大的瘤颈角度。这是与欧美资料重要的不同之处,是本组AAA病例解剖学特点之一。 讨 论 瘤颈角度过大 影响EVR的实施, 术后易发生近端内漏、支架血管移位。 最近Albertini等报道,瘤颈角度是影响EVR术后近端内漏及血管移位的最重要影响因素。 结 论 本组资料中53.8%AAA患者因瘤颈角度过大 而不适宜目前的EVR手术。 这是与欧美AAA患者不同的形态学特点之一, 是目前影响EVR手术最主要的单一因素。 * 腹主动脉瘤形态学特点 中国医大一院血管外科 * ? ?60?~75? ? 120? 瘤颈直径 动脉瘤直径 腹主动脉瘤测量 腹主动脉长度 髂总主动脉长度 110° 100° 82° 85° 112° * 腹主动脉瘤形态学特点 中国医大一院血管外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