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三章急诊科管理精要.ppt

发布:2016-04-10约5.69千字共9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急诊科是社会急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场所,是医院工作的缩影,直接反映了医院的医疗护理水平,加强急诊科管理是提高救护质量的关键。 主 要 职 责 处理和研究多学科急性病、慢性病急性发作、急性创伤、急性中毒、小儿急诊、意外事故、及发生急性器官、功能衰竭的治疗和抢救等。 研 究 方 向 研究如何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如何提高危重患者的诊断、检测和治疗 如何建立有效的急诊医疗体系及培养急救医学人才 第一节 急诊科的任务与设置 一、急诊科的任务 1.急诊 2.急救 3.培训 4.科研 二、急诊科设置 应独立或相对独立,位于医院一测或前部,标志醒目,有明显的指路标志,夜间有指路灯标明,便于寻找。 门厅或大厅宽敞,诊室采光通风,冷暖适宜,电源和电话设置合理,有条件者可设中心供养和负压吸引。 1.预检室,是急诊患者就诊的第一站,位置明显,标志清楚,室内光线充足,面积足够,便于进行预检、分诊。配有必要通讯设备、各科常规检查用物及公用物品 2.抢救室 是抢救危重病人的场所 备有抢救必备的仪器设备、物品和药品 抢救床为带轮多功能的,可移动、可升降,配有相应的设备 3.诊察室 按照各专科特点备齐急诊需要的各科器械和抢救用品,做到定期清洁消毒和定期检查 4.清创室或急诊手术室 外伤患者视病情进行清创处理或急救手术,手术室设置同医院手术室要求相同 5.治疗室 靠近护士办公室,便于为急诊病人进行各种护理操作 配药室配有各种治疗及消毒用品 输液室配有一定数量的床位,供临时需要输液治疗或短期系统治疗的病人使用 6.观察室 观察床位按医院总床数的5%设置 收治已明确诊断或暂不能确诊者 或病情危重暂时住院困难者 留观时间一般为3天。 对留观患者进行入室登记,建立病案,认真填写各项记录,书写病情报告。 对留观患者要主动巡视,加强观察,及时完成医嘱,做好晨晚间护理,加强心理护理。 做好病区的管理工作,保持观察室良好的秩序和环境. 7.急诊监护室(EICU) 根据急诊科工作性质和特点而设立,收治在急诊科诊断未明、生命体征不稳定、暂时不能转送的危重患者或急诊术后患者进行加强监护。 一般设4-6张床,占地面积1.5-2.0㎡/床,有中心监护站,内设中心监护仪,对病人进行呼吸、血压、体温、心电、sPO2、血流动力学等多种功能的监测 8.隔离室 为了防止医院内感染,需要设置隔离室并配专门厕所;凡确诊为传染病的患者应及时转送入传染病科或传染病院治疗。 9.洗胃室 用于中毒 病人洗胃 急救,室 内备有洗 胃机2台 10.辅助设施 挂号室、收费室、 药房、检验室、 超声室等 1.常用仪器设备 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人工呼吸机、血压多参数监护仪、除颤仪、起搏器、血糖仪、移动X光机、超声仪、吸引器、电动洗胃机等 2.常用救护用品 气管插管用品、简易呼吸囊、洗胃用品、输血器、气管切开包、气管导管、及各种无菌包 3.常用急救药品 心肺复苏药物、呼吸兴奋药、血管活性药、抗心律失常药、镇静镇痛药、止血药、常见中毒解毒药、各种静脉补充液体等。应放在易操作的急救推车内。 4.手术设备 麻醉机、心电监护除颤仪、多功能手术床、无影灯、各类急救手术器械。 5.转运设备 便携式监护仪、便携式呼吸机、便携式氧气筒、吸引器、出诊箱(内放各类急救药品、物品等) 四、急救绿色通道? 急救绿色生命安全通道 对急危重症病人一律实行优先抢救、优先检查和优先住院的原则,各个环节安排合理紧凑,实施全程陪诊服务,使危重病人得到及时救治。 (一)急救绿色通道的患者范围 原则上所有生命体征不稳定和预见可能危机生命的各类急危重症患者均应纳入急救绿色通道。 (二)急救绿色通道设施 方便有效的通讯设备 急救绿色通道流程图 急救绿色通道的醒目标志 急救绿色通道的医疗设备 (三)急救绿色通道人员的要求 各环节24h应保证训练有素的人员在岗,可随时对病人进行救护,并可于相关科室的工作人员协同抢救。 各环节工作人员应至少在急诊科从事三年以上临床实践工作。能掌握相关急救知识,熟练抢救及监测设备的性能及操作。 2.忙:病人病情变化快,就诊人数多,尤其在发生意外灾害时,要承担大批伤员抢救工作,随机性大,可控性小,工作时既分工又合作.所以急诊工作十分繁忙,要做到紧张有序 3. 杂:就诊病人病种复杂,常常需要多专科人员协作会诊了,因而,要有高效能的指挥组织和协作能力,另外,多数病人是初次急诊就诊,常常有传染病人,易造成交叉感染。因此,要特别注意无菌操作和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二、护理工作流程 (一)接 诊 预检护士对来诊病人要热情接待,将病人快速接诊就位。 危重病人应根据不同病情合理安置就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