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文化视角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孝道文化视角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研究
摘要:孝道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传统人伦道德、社会国家治理的重要文化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源于我国的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我国传统的孝道文化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本文将从孝道文化入手,挖掘孝道文化的内涵和实际运用的价值,探索孝道文化实践层面创新的教育形式,以孝道文化的视角来探讨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新格局。
关键词:孝道文化 隐性教育 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D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8-0003-03
一、在大学生群体中推行孝道文化教育的内在思考
(一)尊重教育的规律,回归育人的基础
我??圣人孔子在我国传统文化名著《孝经》中提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也就是说,孝道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所有教化产生的根源。根据经典的原意,结合现在社会发展的情况,孝道文化可以界定为:是以孝养父母为核心,团结友爱兄弟姐妹,同时注重个人修身养性,将对父母姊妹的尊重和关心由小到大,推己及人,直至尊重和爱护他人,爱社会爱国家,以至爱天下人的文化。
我国在人才培养上历来讲究“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由此可见,品德是人才培养的基础,也是做人的基础。孝道既然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我们自然应该在针对大学生的品德培养上多加运用,以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人才的培养同样是一个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当代很多专业的大学生面临着繁重的学习任务,同时需要掌握扎实的动手操作能力,尤其是一些理工科学生,医学生需要掌握熟练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这些可统称为知识层面的学习和养成,但大学不仅仅是纯知识的学习,这已经跟不上新时代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大势。新时代需要的是既掌握专精的专业知识,又具有知识面广阔和良好的为人处世能力的人才。而孝道文化涉及大量的个人修养,为人处世方面的内容,与当前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大势是契合的。在孝道文化方面深入挖掘,扎实推进,是尊重教育规律和回归育人基础的体现。
(二)孝道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一致性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上所倡导的24个字是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所以我们能看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我国传统文化还是有很大联系的。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的论述则更加清晰地道出了两者间的紧密关系。“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①
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已经鲜明地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提炼,优秀传统文化是其根本。所以,两者在根本上自然是一致的。
(三)以孝道文化教育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可行性
孝道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性质上的一致性,孝道文化的很多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一致性,决定了孝道文化教育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本文认为有以下三个因素可佐证此可行性。
第一,大学生知识层面的因素。我国大学生自小学起,直至初中和高中阶段已经在语文课程学习中接触大量的传统文化内容,其中也有不少有关孝道文化的内容,在知识层面是比较熟悉的,所以在大学阶段如果继续推进孝道文化课程的学习具有很大的可行性。
第二,文化基因层面的因素。我们作为炎黄子孙,孝道文化的传统自古有之,典籍记载上古时期的舜就是一名大孝子,我国孝道文化的经典名著《孝经》诞生于春秋时期,是圣人孔子的思想结晶,由其弟子曾子著述。自汉朝起,更是“以孝治天下”,有“举孝廉”的选拔人才制度,我国在民间早已有“百善孝为先”的文化传统,可见,中国人在文化基因方面与孝道文化早已结下不解之缘,作为大学生自然也不例外。
第三,个人情感因素。孝道文化是以孝养父母为核心的文化,同时也很注重兄弟姐妹间的友爱之情,这份浓浓的亲情,是一般人都很难割舍掉且很容易挂念在内心的感情。同时我国自古也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爱情怀,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他人、爱社会、爱国家的内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孝道文化这一天然契合个人内心情感的因素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