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四章含天然有毒物质的食物.ppt

发布:2017-12-31约8.05千字共5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主要预防措施为: 1、采集白果时避免与种皮接触。 2、不食用生白果和变质白果。 3、生白果去壳及果肉中绿色的胚,加水煮熟弃水后再食用,但也应控制数量。 3、柿子 柿子有很多营养功能,但一次食用量不能过大,尤其是未成熟的柿子,否则易形成胃柿石。 胃柿石是柿子在人的胃内凝聚成块所致,小者如杏核,大者如拳头,而且越积越大,越积越坚,以致无法排出,常有剧烈腹痛、呕吐等症状,重者引起呕血。久病还可并发胃溃疡。有时可被误诊为胃部肿瘤,小的柿石可以排出,大的只能采用手术排出。 胃柿石形成的原因: (1)柿子中的柿胶酚遇到胃内的酸液后,产生凝固而沉淀。 (2)柿子中含有一种可溶性收敛剂红鞣质(未成熟的柿子中含量高),其与胃酸结合可凝成小块,并逐渐凝聚成大块。 (3)柿子中含有14%的胶质和7%的果胶,这些物质在胃酸的作用下也可发生凝固,最终生成胃柿石。 预防措施: (1)不要生吃柿子和柿皮。 (2)不要与酸性食物同时食用。 (3)胃酸过多者少食用。 (4)不要空腹食用柿子。 三、含天然有毒物质的动物性食物 动物性食品是人类膳食的重要来源之一。由于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很受欢迎。但是某些食用动物性食品中含有天然毒素,引起食用者中毒。 1、鱼类:如河豚、青皮红肉鱼、胆毒鱼类等 2、贝类 3、海参类 4、蟾蜍(癞蛤蟆) 5、某些有毒动物组织 河豚鱼 河豚鱼中毒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动物性食物中毒,河豚鱼的共同特征是:身体浑圆、头胸部大、腹尾部小、背上有鲜艳的斑纹或色彩,体表无麟,口腔内有明显的两对门牙。 宋人梅尧臣《河豚鱼》诗云:“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 河豚鱼的毒素主要有两种:河豚毒素和河豚酸。0.5mg的河豚毒素就可以毒死一个体重70公斤的人。河豚鱼一般都含有毒素,其含量的多少因鱼的种类、部位及季节不同而有差异,一般在春夏季的毒性最强,其主要毒性部位是卵巢和肝脏。是一种很强的神经毒,还能使呼吸受抑制,血管神经麻痹和血压下降等。 河豚毒素中毒的特点是发病急而剧烈。潜伏期10分钟到3小时,一般先感觉手指、唇、舌等部位刺疼,然后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症状,并四肢无力、发冷,口舌指尖麻痹,以后语言不清、血压体温下降,呼吸困难以致死亡。而且河豚毒素性质稳定,一般的加工方法很难将其破坏。 05年1月18日上午,陵水黎族自治县英州镇五合村民在市场购买海鱼招待来访的亲戚,一起用餐者20多人,进食2小时后相继发生中毒,中毒人数23人,其中2人于中毒后3小时死亡。经定性试验证实为河豚毒素引起的中毒死亡。 05年1月18日下午,儋州市8名渔民在海上捕鱼时,在渔船上集体进食河豚,进食者分别于进食后2小时左右发生中毒,中毒8人,其中2人于食后约3小时死亡。 2004年11月27日,文昌东郊镇豹山村一家庭食用“九母鱼”发生4人中毒,1名儿童送医院抢救途中死亡,经动物毒性试验与定性检验结果:中毒者所食的“九母鱼”含有河豚毒素。专家解释说,当时正值河豚排卵期,中毒者所食的“九母鱼”可能因为吃了河豚卵而被污染,因此人吃了这种“九母鱼”也会中毒。 2004年2月27日,澄迈县老城镇仁心村一约70岁村民在市场上购买鱼干约5斤,其子女认识这是河豚鱼干,阻止老人食用,但该老人自认为以前曾经食用过此种鱼干没问题,不听劝阻,仍然自个用水煮熟后进食该鱼干。结果1小时后中毒死亡。经动物毒性检验与定性检验,结果为河豚毒素阳性。 让人感到悲叹的是,这样的事情竟然年年都有发生,仅在海南省近几年就有———  2003年,1起事件,11人中毒,2人死亡;  2002年,1起事件,3人中毒,1人死亡;  2001年,2起事件,9人中毒,3人死亡;  2000年,1起事件,7人中毒,2人死亡;  1999年,1起事件,12人中毒,3人死亡;  1998年,1起事件,7人中毒,1人死亡; 05年7月,我国大连建立全国第一条经卫生部批准的河豚生产加工线,投资1.3亿,年加工能力8000吨,加工非常严格,每一道工序都由经过严格训练的专门技工来操作,而且每一道工序后都要经过检验,一共经过二十多道工序。河豚加工主要是三去,“三去”要彻底去掉原料的头、皮、内脏等可能含毒部位,剔除骨头,切除红色肉。腹腔内附有的黑膜,作为内脏与肌肉之间的屏障,与内脏直接接触,黑膜也含有一定的毒素,必须清洗干净。 青皮红肉鱼 常见的青皮红肉鱼如金枪鱼、刺巴鱼、沙丁鱼等可引起类过敏性食物中毒,其原因是这些鱼中含有较高的组氨酸,经脱羧酶作用强的细菌作用后,产生组胺。很多人都对组胺过敏。一般引起人中毒的组胺摄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