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化阅读之星评价优化语文主题学习.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细化阅读之星评价优化语文主题学习
李英芬王春玲(安丘景芝初级中学,山东潍坊262100)
自语文主题学习在我校深入实施以来,阅读课型由过去的自由阅读已经丰富到赏析课、展示课、诵读比赛课、仿写课等,但评价机制单一,只有在学校大型的语文主题学习赛事中才能体现它的激励功能,在常态课中多数停留在口头上的肯定和表扬,引导和激励功能不及时、不充分。
美国课程理论家塔弗尔比姆说:“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我校经过两个学年的探索与实践,与“写作之星”评价一致,在学校的星光课堂课题背景下,细化了“阅读之星”评价。
策略一:速度之星
在阅读课上部分阅读速度快的同学达到每分钟500 字左右,能读完一个单元的篇目,速度慢的同学才读完3 篇文章,效率差了一半,阅读速度差距较大。因此我们实施了限时阅读,即指定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上对应单元的文章,给学生限定时间,快速阅读。如学习了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后,要求学生读莫泊桑的名篇《项链》,并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和说出人物形象。计时结束,然后有4 位同学先后发言,互相补充。“速度之星”评价在引导学生快速专心阅读,和积极思考问题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极大地带动了阅读速度慢的同学。
策略二:诵读之星
学习到美文时,采用多种诵读方法,这不仅能深入理解文本,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带来的是一种精神的享受。
如在学习了朱自清的《春》后,要求学生读主题学习丛书三《四季如歌》,推荐读朱自清的《梅雨潭的绿》、许地山的《儿时的春天》、刘心武的《春冰》等,学生通过朗读这些名篇,感受文字展现给我们的诗情画意。开始是组内的朗读水平高的同学大胆展示,有一位同学起来朗读为小组得1 分,以此来带动其他同学,如果小组内第二位同学起来朗读就能为小组得2 分。一个学期结束,就涌现出了很多朗读方面突出的学生,让全班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策略三:赏析之星
在阅读展示课上的文本解读和赏析,把评价的权利放手到个人,先在小组内交流阅读,后在组间读,多数小组是把本组最有代表性的阅读感悟展示出来。然后是其他组点评刚才发言的小组或者同学,也可以补充发言,集思广益。赏析作品时尽管并不是人人都能点评得恰如其分,但每节课上都不乏有独到的见解,令人耳目一新。
赏析角度要细化,少则一个词语,一个句子,多则一个段落或是几个段落。每个学生的赏析,不必面面俱到,能抓住其一即可:一个动词用得传神到位,一个比喻句用得生动形象感人,结尾的抒情句子有真切感,就给予肯定鼓励。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也锻炼了学生“说”的能力。
策略四:积累之星
学生过去写阅读积累簿,多是摘记,把平日读书时摘录的好词佳句、名段名篇积累下来,不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
有了主题学习丛书,摘记就写得少了,所以就要求学生多写感悟,加大读书笔记展评的密度。组织组长和科代表班内每周评比一次。读书笔记内容丰富,而且形式美观的学生会获得一颗“积累之星”。部分学生的阅读积累簿不仅在学校的读书笔记评比活动中获胜,优秀的读书笔记本还被推荐到市里评比。
策略五:发现之星
日常的阅读课我们多用主题学习配套丛书,还引导学生开发校本教材。开展“好文大家读”活动,学生把在刊物上读到的好文章推荐给大家。笔者喜欢读《意林》《青年文摘》,就经常把喜欢的文章推荐给学生整理打印出来。多数不设计阅读题目,每小组一本,厚薄不一。这个活动让学生很注意搜集阅读资料。发现并推荐了好文章的学生就会获得一颗“发现之星”。把这些打印的文章集成册,刚开始一学期才一册,这个学期两个周就装订一册。
策略六:成长之星
一两节阅读课看不出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与否,但一学期、一学年下来用心阅读的学生一定会有进步。
做法有二:一是注重个体差异,对优生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对他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差生,应捕捉到其闪光点,并及时表扬。此做法一定是纵向比较,也就是拿学生的“今天”和“昨天”比较,不拿学生一次阅读表现和其他学生相比。二是见证孩子的成长。主要是让学生把两周阅读课读书笔记和所得的“星星”带回家让家长看,让家长分享孩子的喜悦。
上述六大策略,每周汇总一次,及时表彰,评选出“周之星”,每月汇总评选出“月之星”, 学期综合每月的评比,评选出学期的“阅读之星”。其升级程序是每五颗“★??换一个月亮,每三颗“”换一个太阳,并将学期评价填写到学生素质报告册。
2007 年,潍坊教科院李宏绯老师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