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65.50KB.doc

发布:2018-06-07约1.18万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3——2014学年度高一历史月考试卷 命题人:文丽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请将答案在答题卡上) 1.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 ) A.郑国渠 B.都江堰 C.漕渠 D.白渠 2、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3、“……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主要反映了小农经济的哪一特点( ) 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脆弱性 D.连续性 4、下列引文能够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 ) A. “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B.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C. “富者连田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D. “更名天下田为王田” 5、2006年,中国农民依法彻底告别“皇粮国税”。从历史上征收农业税至今,中国农民缴纳农业税这一“皇粮国税”已经延续了( ) A、近一千年 B、一千五百多年 C、近二千年 D、二千多年 6、“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反映的生产关系是  ( ) A. 租佃关系  B. 自给自足  C. 互助关系  D. 雇佣关系 7、从三国到南宋时期我国南北方经济格局的变化中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 A.安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 B.民族迁移对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C.统治者的重视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D.生产工具的改进对经济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8、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分为四大经济区,按照这种划分,当时的都城属于哪一经济区域( ) A.山东 B.山西 C.江南 D.龙门碣石以北 9、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是在 ( ) A.南朝时期 B.唐朝前期 C.唐朝后期 D.北宋时期 . 10、.中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指的是( ) A夏朝到春秋时期 B从春秋到战国时期 C从原始社会到战国 D从商朝到春秋末期 11、被称作古代冶金史的一大飞跃的事件是( ) A木炭的使用 B煤的使用 C焦炭的使用 D石油的使用 12、下列陶瓷制品不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是( ) A彩陶 B黑陶 C白陶 D白瓷 13、.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产生于 ( ) A .夏朝 B .商朝 C .春秋 D .战国 14、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主要有 ( ) ① 商业市镇的兴起 ② 经济作物普遍出现 ③ 城市中坊市界限不复存在 ④ 区域性商人团体的出现 A . ① ② ③ B . ② ③ ④ C . ① ② ④ D . ① ③ ④ 15、关于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前提条件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B .导致了封建城市的兴起 C .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封建社会的形成 D .得益于各诸侯国的重商政策 16、明清江南五府地区市镇大量兴起的原因,不包括( ) A交通便利B手工业产品的集散地C靠近政治中心D经济重心所在 17、中国近代前夕落后于世界的根本原因是( ) A闭关锁国的政策B重农抑商的政策C文化专制的政策D腐朽的封建制度 18、明清时期,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由先进变为落后的原因有 ①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2自然经济依旧占统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