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题型.pdf

发布:2023-06-11约7.65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题型--第1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题型(仅供参考) 一、 单项选择题 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 务的会议是:C A、党的二大 B、遵义会议 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D、党的七大 2、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著名的论断是 A、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B、兵民是胜利之本 C、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二、多项选择题。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国共合作为基础所建立的统一战线:AC A、国民革命联合战线 B、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2、1942 年,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指出:我们要的是马克思主义的 学风。学风问题主要指:BCD A、对待知识分子的态度问题 B、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 C、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 D、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 三、简答题 1、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四、辨析题 1、解决了中国革命问题,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的完成 错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 结合而开始的,又是伴随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步伐而不断发展的,只有 实践不停止,理论旧要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就需要不断中国化 五、材料题: 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减租又称 二五减租,即规定地主地租一律照原租额减收25%,地租最高额不得超过37.5%, 减息的原则是“分半减息”,规定放贷的年利率最高不得超过10%,下表系1942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题型--第1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题型--第2页 年至1944年对北岳、太行等五个抗日根据地调查的数据(图表略)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 当地土地流向及农村阶级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2) 简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的意义? (3) 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主要任务,结合此表说明 减租减息政策的局限性。 答案要点: (1) 从上表可以看出,作为农村直接的剥削者,地主的户数在减少, 土地占有率明显降低;直接的被剥削者,广大贫雇农的户数在减 少,土地占有量有所增加;中农的户数和土地占有量明显增加, 上述土地流向及各阶级、各阶层户数的增减,表明封建势力在削 弱,农民的经济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农村阶级关系趋向缓和 (2) 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一方面有利于争取地主阶级的大多数站在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边,从而更大限度地团结一切爱国力量抗日的 民族战争;另一方面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进 而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抗日积极性。 (3) 上表说明,封建势力虽有所削弱,但封建的剥削关系仍然存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