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生物工艺学课程教案 2页.doc

发布:2018-05-14约小于1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生物工艺学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微生物反应动力学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授课时间 第8周周五第5~7 节 教学目标或要求: 1、掌握微生物分批培养中菌体生长、基质消耗、产物生成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比生长速率的概念及意义; 2、掌握微生物分批培养中从产物生成的角度的三种发酵类型; 3、掌握单级连续培养中菌体生长、基质消耗、产物生成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菌体生长、基质消耗、产物生成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稀释率的概念及意义; 4、掌握连续培养的应用;补料分批培养的意义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1. 微生物分批培养中菌体生长、基质消耗、产物生成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2. 比生长速率的概念及意义; 3. 微生物分批培养中从产物生成的角度的三种发酵类型; 4. 单级连续培养中菌体生长、基质消耗、产物生成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5. 稀释率的概念及意义; 6、连续培养的应用;补料分批培养的意义。 重点:微生物分批培养中菌体生长、基质消耗、产物生成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及应用;比生长速率的概念及意义;产物生成的三种发酵类型;稀释率的概念及意义;连续培养的应用;补料分批培养的意义。 难点:;比生长速率的概念及意义;稀释率的概念及意义;连续培养的应用;补料分批培养的意义。 教学手段与方法: 课堂讲授,利用多媒体手段,提供相关的图片和流程,通过案例、启发、提问、参与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和教学效率。 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1、比生长速率的概念及意义? 2、稀释率的概念及意义? 3、连续培养的应用? 4、补料分批培养的意义?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1. 现代生物工艺学,储炬等编,华东里工大学出版社,2007。 2. 微生物工程,曹军卫等,科学出版社,2007。 3. 抗生素工艺学,邬行彦等,化学工业出版社,1987。 注: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一次课为一个教案;3、“重点”、“难点”、“教学手段与方法”部分要尽量具体;4、授课类型指: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练习课 - 1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