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生物工艺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绪论
生物技术(biolechnology)
生物工程(bioengineering)
生物工艺学
一、生物工艺发展史
1.古代传统生物工艺
公元前6000年,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开始制作啤酒
公元前2000年,中国人已会酿造良酒
公元前221年,中国人已懂得制酱、酿醋,制作豆腐
公元10世纪,中国就有预防天花的活疫菌
2.中世纪后的生物工艺
1680年,刘文虎克(Leenvenhoek)制成显微镜,首先观察到了微生物
1860年代,巴斯德(pasteur)证实酒楼发酵是由酵母菌引起的,由此建立了纯种培养技术。
1897年,巴克莱(Buchner)发现磨碎的酵母仍能使糖发酵而形成酒精,并称有发酵能力的物质为酶。
19世纪末—20世纪20—30年代,出现发酵工业,产品有:丙酮丁醇、乳酸、酒精、柠檬酸、淀粉酶、蛋白酶等。
19世纪40年代,抗生素的生产发展起来,青霉素从浅层,低效到深层通气,高效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单位效价,纯度和产量。
随后链霉素,新霉素相继问世。
1950年代,氨基酸工业出现
1960年代,酶制剂工业出现,有机酸工业出现
3.现代生物技术
主要是以DNA重组技术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为代表的新兴技术。
1973年,S.Cohen小组开创了体外重组DNA并成功转化大肠杆菌的先例,随后基因工程问世,按人类的意志将外源基因在体外与截体DNA嵌合,导入宿主细胞,使之形成能复制和表达外源基因的克隆。
1975年,Kohler及Milstein发明了杂交瘤技术,用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原生质体融合,获得在体外培养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细胞。
1982年,第一个基因工程产品——利用重组体微生物生产的人胰岛素终于问世。
二、生物反应过程
生物反应过程——利用生物催化剂从事生物技术产品的生产过程
见图
生物反应过程的四个组成部分:
1.原料的预处理及培养基的制备
原材料的粉碎、蒸煮、水解、高压、灭菌等
2.生物催化剂的制备
发酵过程——选择高产、稳产,培养要求不苛刻的菌种
酶反应过程——选择一定量的活力强的酶制剂
3.生物反应器及反应条件的选择
根据生物类型的不同,代谢规律的不一样,选择不同的生物反应器和反应条件。
厌氧发酵——静置发酵,如酒精、啤酒、丙酮、丁醇、乳酸等,无需通气,工???简单
好氧发酵——通气发酵,如氨基酸、抗生素、赤霉素等,需通入无菌空气,以供代谢需要,工艺较复杂。
4.产品的分离与纯化
培养出来的产品需经过分离与纯化,根据产品的类型、特点选择合适的下游技术来纯化产品,如吸附法、溶媒萃取法、离子交换法、沉淀法或蒸馏法等。
三、生物工艺过程的共性
1.如何选择培养基成份的碳、氮、微量元素及生长因子的比例。
2.如何合理确定发酵级数,各级的培养条件,过程控制的参数以及菌种的选择。
3.如何防止生产过程的杂菌污染。
4.如何选择合适的产品提取、分离,纯化工艺。
四、微生物工业产品类型
1.微生物菌体的发酵
这是以获得具有多种用途的微生物菌体细胞为目的产品的发酵工业。
面包,乳酸
香菇,冬虫夏草,灵芝等
苏云金杆菌,蜡样芽孢杆菌中的伴孢晶体
2.微生物酶发酵
目前工业应用的酶大多来自微生物发酵,微生物种类多,产酶品种多,生产容易,成本低。
微生物酶制剂有广泛的应用。
淀粉酶,糖化酶——葡萄糖
氨基酰化酶——DL氨基酸光学拆分
胆固醇氧化酶——检测血清中胆固醇含量
葡萄糖氧化酶——检测血清中葡萄糖的含量
3.微生物代谢产物发酵
这是以获得微生物代谢产物为产品的发酵工业,代谢产物可分为两类
初级代谢物——氨基酸、核苷酸、蛋白质、核酸等
次级代谢物——抗生素、生物碱、细菌素、植物生长因子等
第一种是菌体生长所必需,一般在对数期产生,第二种与菌体生长无关,一般在稳定期产生。
4.微生物的生物转化
这是利用微生物细胞的一种或多种酶,作用于一些化合物的特定部位(基因),使它转变成结构相似但有更大经济价值的化合物的一种生化反应。
该反应终产物不是细胞代谢产生,而是微生物细胞的酶系作用而形成,细胞的作用只是相当于生物催化剂。
如,甾体的转化
5.微生物的特殊机能的利用
1)消除环境污染
2)保持生态平衡
3)进行金属的浸沥回收
4)利用基因工程菌开拓发酵工程新领域
第二章 生物工业菌种与种子的扩大培养
第一节 工业生产常用的微生物及要求
一、工业生产常用的微生物
1.细菌(bacteria)
细菌是自然界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类微生物。属单细胞原核生物,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见图片
工业常用的细菌有:
枯草芽孢杆菌——淀粉酶
醋酸杆菌——醋酸
棒状杆菌——氨基酸
短杆菌——肌苷酸
2.酵母菌(yeast)
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主要分布于含糖较多的酸性环境中,单细胞真核生物
见图片
工业常用的酶母菌有:
啤酒酵母——酿酒
假丝酵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