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教学设计(人教版2019 不定项).docx
第1章第2节内环境的稳态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教学设计(人教版2019不定项)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
《第1章第2节内环境的稳态》选自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一册(人教版2019)。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内环境的概念、组成及作用;内环境稳态的定义、调节机制及生理意义;通过案例分析,了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具体内容包括:
1.内环境的组成:体液、细胞外液、细胞内液;
2.内环境稳态的定义:机体通过各种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3.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为细胞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保证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5.案例分析:举例说明内环境稳态失调导致的生理疾病。
本节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为后续学习生物学相关内容奠定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生命观念理解、科学探究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内环境的稳态,学生能够:
1.形成科学思维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机制,分析内环境稳态对生物体健康的重要性;
2.建立生命观念理解,认识到生物体内环境稳态是生物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理解生命活动的复杂性;
3.提高科学探究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探究,学会收集证据、分析数据和解决生物学问题;
4.培养社会责任感,了解内环境稳态失调与疾病的关系,关注健康生活,积极参与社会健康事务。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内环境稳态的定义、调节机制及生理意义;案例分析内环境稳态失调导致的生理疾病。
难点:理解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在内环境稳态调节中的作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解决办法与突破策略:
1.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动画、图解等形式直观展示内环境稳态调节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作用机制;
2.设计课堂讨论环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创设生活情境,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
4.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互助中共同突破难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结合案例研究,让学生从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模拟内环境稳态调节过程)、实验(观察内环境稳态调节现象)等,以促进学生参与和互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确定教学媒体使用,运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内环境稳态调节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同时,组织学生进行互动问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氛围。
教学过程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今天的学习内容——《内环境的稳态》。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同学们,我们知道生物体是由许多细胞组成的,那么细胞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呢?这个环境对细胞有什么重要性呢?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内环境的稳定对细胞的生存和功能发挥至关重要。
二、自主学习
1.让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稳态的定义及调节机制。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
1.讲解内环境的组成:体液、细胞外液、细胞内液,强调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2.讲解内环境稳态的定义:机体通过各种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3.讲解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强调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为细胞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保证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四、案例分析
1.出示案例: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升高,导致多尿、多饮、体重减轻等症状。
2.提问:这个案例说明了什么问题?
3.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内环境稳态失调会导致生理功能紊乱,进而引发疾病。
五、课堂讨论
1.让学生讨论:如何维持内环境稳态?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情绪稳定等。
六、实验探究
1.安排实验:观察生理盐水和蒸馏水对细胞的影响。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3.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内环境稳态对细胞的重要性。
七、总结与拓展
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提问:内环境稳态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3.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要关注自身内环境稳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
八、课后作业
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内环境稳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