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粘胶纤维工艺学.ppt

发布:2017-06-16约8.05千字共3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粘胶纤维工艺学(原液部分) 一、粘胶纤维简介 二、粘胶纤维生产工艺流程 三、原液车间工段及工序介绍 四、各工段易出事故及应对措施 五、天泰开车以来发生事故及原因 粘胶纤维简介 粘胶短纤维又叫人造纤维(俗称人造棉),是通过化学方法制造生产的人造纤维的一个主要品种。是由天然纤维素(棉短绒、木材、竹子、芦苇、麻等)经碱化生成碱纤维素,再与二硫化碳作用生成纤维素磺酸酯,溶解于稀碱液中,获得粘稠的粘胶纺丝液,经湿法纺丝和一系列后处理工序加工后得到的粘胶纤维。在12种主要纺织纤维中,粘纤的含湿率最符合人体皮肤的生理要求,具有光滑凉爽、透气、抗静电、染色绚丽等特性。 二、粘胶纤维生产工艺流程 原液工艺流程:喂粕 → 一次浸渍 → 一次压榨 → 二次浸渍 → 二次压榨 → 细粉碎→ 老成 → 称量 → 黄化 → 粗细研磨 → 后溶解 → 混合机 → 熟成中间罐 → 一道过滤 → 一道落胶 → 二道过滤 → 脱泡供胶 → 脱泡 → 脱泡落胶 → 三道过滤→ 纺丝压送桶 →纺丝 三、原液车间工段及工序介绍 粘胶纤维原液车间主要分浸压粉段、制胶熟成段和公用工程部分。 (一)浸压粉段工序介绍 1、混粕的目的:减少或消除浆粕质量差异造成的影响,使生产工艺稳定、连续、正常,混粕越均匀质量越稳定。 2、浸渍: (1)浸渍:浆粕在18%左右的烧碱溶液中,纤维素与烧碱作用,生成碱纤维素;同时浆粕膨胀,使浆粕中的半纤维素和其它杂质溶出,这个过程称为浸渍,又称碱化。 (2) 浸渍的目的:①纤维素与烧碱作用,生成碱纤维素;②使浆粕中的半纤维素和其它杂质溶出;③纤维素大分子间的氢键受到破坏,使纤维素的反应性能提高;④碱化后的纤维素能与CS2作用生成纤维素黄酸酯钠盐制取粘胶溶液。 (3)控制工艺:一次浸温58±0.5℃;一次浸渍碱浓240±2g/l;二次浸温49±0.5℃;二次浸渍碱浓172±2℃;浆浓4.5%。 配制100m3浓度310g/l的新液,使用浓度170g/l的压液和浓碱,使用压液体积比为30%,浓碱720g/l和430g/l的体积比1:1。计算需加入压液、浓碱、软化水各多少m3? 解:1)压液占:100×30%=30m3 2)压液中含碱:30×170g/l×1000÷1000=5100kg 100m3新液中含碱:100×1000×310g/l÷1000=31000kg 加入430g/l和720g/l的碱各为x 则:31000-5100=430x+720x X=(31000-5100)/(430+720)=22.52m3 即430g/l和720g/l的浓碱各22.52m3。 水:100-30-22.5-22.5=24.96m3 3、压榨: (1)压榨是将浸渍后的浆粕中多余的碱、半纤维素、杂质压出,提高碱纤维素纯度,这一过程工艺上称为压榨。 压榨程度可用压榨倍数即用浆粕压榨后的质量与浸渍前干浆粕质量之比值表示;亦可用碱纤维素中α-纤维素含量(%)表示。 (2)碱纤维素的压榨性能受浆粕的性质和浸渍条件影响:①浆粕:浆粕的膨润度小、纤维长、半纤维素含量少则有利于压榨。棉浆较木浆容易压榨;②浸渍:凡是使纤维素膨润和使浆粥粘度上升的因素,都不利于碱纤维素的压榨;③设备:连续式浸压机因压辊的沟槽或网眼堵塞,会造成压榨困难和压榨不均;④操作条件:浆粕摆放不均,投料速度不当,会造成浆粥浓度变化,压榨不均匀。 (3)控制工艺:一次甲纤:26±2%;一次含碱17.4±0.5%;二次甲纤:30.5±1%;含碱:14±0.5%。 4、粉碎: 经压榨后的碱纤维素十分紧密、板硬、表面积变小,不利于后续老成和黄化。粉碎的目的是使碱纤维素成为细小、松散的屑状,增大了表面积,有利于老成过程中与空气中的氧接触,使老成均匀;同样也使碱纤维素在黄化中与二硫化碳充分接触,反应均匀,制得粘度一致,过滤性能好的粘胶。因为无论是老成还是黄化反应,都是气相与固相之间进行,按照表面活性理论,固相颗粒越小,分散程度越高,表面活化则越大,反应越快,越均匀 5、老成: (1)浆粕经浸渍、压榨、粉碎而得碱纤维素,其聚合度有一定下降,但降低不多,碱纤维素的分子量仍然很大,若制成粘胶则粘度太高,造成纺丝困难,为了降低粘度,必须减少分子链长度。而减少分子链长度的方法则是通过氧化降聚原理实现。粉碎后的碱纤维素在恒定的温度下保持一定时间,在空气中氧化降解,聚合度下降至工艺要求,这一过程称为碱纤维素的老成或老化。老成的目的是使碱纤维素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将粘度降低到工艺要求的范围,再经黄化制得粘度合格的粘胶,以保证粘胶具有良好地过滤性能和可纺性能。 (2)控制粘度的主要方法: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