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的体系建设的探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企业内部控制的体系建设的探讨
[摘 要]本文结合公司内部控制规范试点的工作实践,在阐释了公司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和认识后,着重介绍了公司内控规范工作的组织和实施情况、内控规范实施工作值得借鉴的经验以及内控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对正在或将要进行内控规范体系建设的公司有所帮助和启示。
[关键词]内部控制 内控规范 体系建设
2008年5月,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五部委(以下简称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2010年4月,五部委又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扩大到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主板上市公司施行。在证监会、财政部的大力推动下,200多家公司全方位实施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成为了资本市场各类主体建立内控的主导。公司有幸成为了内控规范工作的试点单位,结合公司内部控制规范试点的工作实践,本文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问题作相关的探讨。
一、公司对内部控制的理解
COSO委员会定义内部控制为:内部控制是一个受到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人员影响的过程,该过程的设计是为了提供实现以下三类目标的合理保证:经营的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法律法规的遵循性。《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定义内部控制为:内部控制是指上市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为了保证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而对公司战略制定和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予以管理的相关制度安排。它是由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及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一项活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定义内部控制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公司通过内部控制规范试点的实践,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如下:
1. 内部控制是企业本身的一种内环境。内部控制不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之外,不是立法者和监管当局给企业增加的负担,而是与企业的运营紧密相连,因基本的商业动机而存在,只有内部控制成为企业生命体的一部分,内部控制才最为有效。
2. 内部控制必须服务于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的目标一定程度上是股东财富最大化,而内部控制通过“嵌入”企业的运营管理之中,直接影响其实现目标的能力。
3. 内部控制的实施必须“自上而下、逐步延伸”。内部控制规范的实施需要高层的支持,特别是“一把手”的重视。因为内部控制规范的实施一方面需要有组织机构和人员保证,也需要有经济资源的新投入,另一方面实施内部控制规范在一定程度上会打破既有的利益格局,在实施过程中会存在阻力。
4.内部控制的实施需要全员参与。企业确立的目标,需要通过企业所有员工的努力才能实现,而内控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之中,因此需要全体员工参与并执行,才能将内控付诸实施。
5. 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首先,内部控制并非单一的事件或环境,而是针对企业行为的一系列活动。企业的经营行为是通过计划、执行与监督这一基本过程进行的。内部控制是这一过程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使之能够良好运行,并监督运行以保持持续的相关性,是管理层的工具。其次,内部控制也随着企业战略目标、经营环境的变化需要进行不断调整,不断优化的过程,是一个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改进。
6. 内部控制为实现目标只能提供合理保证。内部控制无论设计和执行多么理想,也只能就企业目标的实现向经理层和董事会提供合理的保证。内部控制本身有其局限性:例如建立内部控制时需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人为的错误和失误带来的内部控制失效;内部控制会因两个人或多个人的联合欺诈而失效;经理层有越过内控系统的权利等等。另外,在对内部控制评价的过程中,我们采用抽样的方法,由样本来推断总体,也只能为内控有效性的评价报告提供合理保证。
二、 公司内部控制规范的组织和实施情况
1.组织和资源保证。为确保公司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公司成立了内部控制规范工作小组,由公司董事长担任组长,董事会秘书牵头组织落实。公司设立了内部控制规范实施的日常工作机构,由该部门来专职推进此项工作。公司还特别聘请了咨询公司作为内控的专家团队,为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特别咨询和设计。公司独立董事对内控规范实施方案、内控评价方案及内控评价结果进行复核和审议。在内控规范的推进过程中,公司高级管理层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并投入了较多的资源,如增加工作人员、聘请中介机构、进行信息化建设。
2.内部控制规范的实施方法。公司在内控规范实施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内外结合、知行合一、持续提升”的方法,主要情况如下:
(1) 内外结合。从外部来看,首先自公司成为内控规范试点单位后,监管部门对公司进行了持续的指导,不仅举办了系统的内控培训活动,而且还就公司内控实施过程中的问题采取了座谈、电话咨询、亲自到公司现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