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毒马铃薯.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脱毒马铃薯
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
实
施
方
案
项目申报单位:大同县稼丰农资服务中心
项目申报时间:二零一二年十二月十日
目 录
一、项目概述
二、项目建设目的和意义
三、推广科技成果主要内容
四、项目建设技术方案
五、项目预期经济效益
六、项目建设经费预算
七、项目建设进度安排
八、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九、项目参加人员情况
十、项目建设组织保障措施
十一、项目可行结论
一、项目概述
本项目的主要任务是示范推广马铃薯高产高效生产技术,以马铃薯增产和农民增收为目标,简约技术、集成创新,创建高产,全面提升农业综合开发的科技示范水平,引领马铃薯生产向节水化、机械化、标准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为大同县乃至全市马铃薯生产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1、在大同县许堡乡肖家窑头村建立105亩马铃薯高产样板田,其中5亩为农户传统模式作对照;在许堡乡建立2000亩示范田;辐射带动1万亩。
2、马铃薯高产样板田亩产4000公斤,示范田亩产3000公斤,辐射田亩产2000公斤。
3、在项目区马铃薯不同生长阶段实现农民技术培训300人次,培养10名农民技术员或马铃薯种植能手。
(二)项目建设单位和主要参加人员
大同县稼丰农资服务中心成立于2010年4月,中心拥有试验田200亩,2年来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农药18项,累计服务面积5万亩,为农民创造收入2000万元。中心有高级农艺师2人,农艺师1人。
协作单位:山西省农科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是山西晋北地区乃至华北北部高寒冷凉地区一所从事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的科研单位,建所以来先后获得80多项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育成100多个农作物新品种。现有职工147人,其中技术干部100人,其中中高级研究人员72人。
主要参加人员为:赵春权,赵存兰,杨忠,马涛,王国平。
(三)项目实施地点
1、在大同县许堡乡肖家窑头村建立项目技术核心示范区。
2、在大同县许堡乡建立示范田,进行大面积推广与宣传,辐射带动全县产区。
(四)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60万元,申请财政资金40万元,项目区农民自筹资金20万元。
(五)项目建设期
项目建设期一年,为2013年1月-2013年12月。
(六)项目预期效益
该项目实施后,可以大幅度提高项目区马铃薯的生产效益, 12105亩总计增产1430万公斤,共增收1430万元。
二、项目建设目的和意义
马铃薯是我省的第四大粮食作物,近年来播种面积在250-300万亩,年平均亩产在700公斤左右,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耕地逐年减少而需求刚性增长的情况下,小麦、玉米、谷子等作物产量已不具备大的增产潜力,只有马铃薯的增产潜力仍有很大的空间,特别是经过农业综合开发的中低产田,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具备了提高单产的潜力,因此提高马铃薯的单产,对于大面积提升我省粮食单产,实现我省粮食总产新跨越,将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大同县位于 HYPERLINK /view/5870.htm \t _blank 大同盆地,平均海拔1347米,最低海拔891.7米,最高海拔2167.1米。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 HYPERLINK /view/46553.htm \t _blank 降水量391.5mm,且集中在夏季6—8月份,年平均气温5.8℃,极端最低气温-30.3℃,极端最高气温为36.1℃,全年 HYPERLINK /view/272475.htm \t _blank 日照时数为2973小时, HYPERLINK /view/659490.htm \t _blank 无霜期为125天左右。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天清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全县马铃薯播种面积10万亩左右,是农民的主要农作物和经济来源之一。
由于种种原因,全县马铃薯的生产水平不高,平均亩产不足1000公斤。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新品种推广应用速度慢,脱毒种薯普及率较低,大田生产中新技术推广慢,机械化生产程度低。
近年来大同县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马铃薯成为农业主导产业之一。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有效提高项目区农民的马铃薯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的农产品产值和农民的经济收入,进一步把项目县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品优势,为大同市实施“转型发展、绿色崛起”战略,提高新的经济支撑点。
项目实施以点带面,快速发展,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马铃薯的产值和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而且改变农民的传统种植模式和市场观念都有重要作用。同时通过技术集成示范辐射周边县市,使全市乃至全省马铃薯生产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对于保障山西粮食安全、调整产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三、推广科技成果主要内容
(一)优质种薯战略
选用良种是马铃薯高产栽培的一个重要环节,而选用优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