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脱毒小薯的GA3催芽效应的研究.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马铃薯脱毒小薯的GA3催芽效应研究
王季春,唐道彬,吕长文
(西南大学农业学与生物科技学院,重庆北碚400716)
摘要:本试验采用三因素五水平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研究了外源GA,浓度和浸种时
间对马铃薯米拉品种不同大小脱毒小薯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GA,浓度和处理时间对打破种
薯的休眠和促进发芽均有一定的效果。影响脱毒小薯发芽率和芽粗的显著因素是种薯大小。影
响芽长的显著因素是GA,浓度。即种薯越大,其发芽率越高,芽越粗,GA,浓度越高。其芽长
15.5 4-小著重6
越长。为同时保证脱毒小薯的发芽率高、芽较长且粗壮,以GA3 ms/kg g+浸种
时间10min的处理组合为最优。
关键词:脱毒小薯;催芽;GA,
马铃薯在经过多年种植后会出现种性退化、产量品质降低,主要原因是病毒病的危
害。通过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可以获得无病毒试管苗,直接诱导试管薯或者进行试管苗网
室扦插获得无病毒小薯,再经过原种场的逐级繁殖而利用。而脱毒小薯由于生理幼龄具有
较长的休眠期,对于春薯秋播或秋薯春播均需要打破休眠进行催芽,其催芽的好坏直接关
系到原种的产量。有报道表明,马铃薯块茎休眠的“休止期”是赤霉素及脱落酸(ABA)所控
制的…。关于脱毒小薯的休眠解除和催芽方法,前人已进行过多方面的研究,包括GA3处
理,对于直接用GA3浸泡法,其最佳浓度有10m{;,I【毋瑚,15mg/kglmllI,20mg/kgt恤堋,25
minta”,20mintm埘,25mini91,40
mg/kgtI】以及30mg/kgt胁1司之差异,其最佳处理时间有15
minr7l以及60minItl之说。且在试管微型薯薯和网室小薯问以及品种基因型间也有所不同。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不同大小脱毒小薯GA,湿沙催芽技术,这对指导原种基地春收小
薯秋播繁殖原种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稿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tuberosum
用中晚熟品种米拉(Solarium L.)的网室无土基质繁育脱毒小薯为试材,由西
南农业大学薯类作物研究所提供。赤霉素由上海十八制药厂生产。
基金项目:重庆市政府农发资金支助项目(渝农专任120041第79号)
作者简介:王季春(1964-),男,教授,西南大学薯类作物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薯类作物的栽培育种与应用生物
技术研究。
一117—
1.2试验方法
1.2.1因素与水平
开展试验研究,因素与水平编码见表l,共计23个处理组合(表略)。不同处理组合在23
个独立的湿沙育苗盘中进行,每处理脱毒小薯15个。催芽期间的日均沙温为25.2℃,河
沙平均湿度为80%.
表1试验因素水平及编码
1.2.2数据记载与统计
以萌芽0.2
等指标,数据处理用计算机生物统计软件DPS系统进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发芽率的变化
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休眠逐渐解除,平均发芽率、平均芽长和芽粗也增加,处理后
8d、15d和23d的平均发芽率分别为26.66%,47.52%和87.31%,至处理后23d左右达
到播种要求(见图l和表2)。
120
100
80
零
褂60
敞
撼
40
20
O
l 3 5 7 9 ll 13 15 17 19 2l 23
处理代号
图1不同处理不同时间的发芽率
一118—
表2同处理不同水平间的平均发芽率差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