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与小发明技法简介分析报告.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小学生科技小发明技法 简 介 省级骨干教师 中学物理高级教师 省物理学会、省科技教育协会会员 市青少辅协会理事 城东中学教师 熊彦君 我校学生发明作品获得湖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二等奖和国家专利《防震防洪防冻多功能减灾床》 《可视辅助钓鱼器》 二、 获奖项目的启示 启示1:发明创造并不神秘 小发明的课题比较广泛,也比较简单,只要能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事物,应用发明技法,善于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大胆想象,动手实践,就不难取得发明创造的成果。小发明并不神秘。 启示2:获奖者应当具有三大创新智慧 1.创新性思维——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 2.创新性观察——用陌生的眼光去看熟悉的事物。 3.创新性实验——发明创造是实验的女儿。 1、“三性”原则 (1)科学性:指选题和成果的技术方案要合理,研究方法要正确,科学理 论要可靠,并且不能有损于健康和道德。 (2)新颖性:指新颖程度、先进程度、技术水平。 该项发明在申报日之前没有同样的成果公开发表过和使用过。 该项发明同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有显著的进步。 (3)实用性:指该项发明可预见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或效果。 2、“三自”原则 (1)自己选题:选题必须是作者本人发现、提出、选择的。 (2) 自己设计:设计中的创造性贡献,必须是本人构思、完成的。 (3) 自己制作:作者本人必须参与作品的制作。 创新性思维举例(课间互动) (一)小学生常用的小发明技法——和田十二法 世界上发明创造方法总共约有300多种。其中,和田十二法,是我国创造学者许立言、张福奎对奥斯本的检核表法进行深入研究,结合我国创造发明、特别是上海和田路小学创造教学的实际,与和田路小学一起提出来的。 1、加一加 2、减一减 3、扩一扩 4、缩一缩 5、变一变 6、改一改 7、联一联 8、学一学 9、代一代 10、搬一搬 11、反一反 12、定一定 (二)中学生常用的发明创造技法 1、组合发明法 2、希望发明法 3、缺点克服法 4、联想发明法 5、逆向思维法 6、移植发明法 荷兰科学家--世界最小摄影飞机 像 蜻 蜓 落 在 肩 膀 上 我校学生发明作品获得国家专利 张玉鹏同学的《防溅射万向导液漏斗》专利证书 限 定 长 成 方 形 西 瓜 四、课间互动 剪出约3厘米的一段纸条,看谁又快又准。 抄写说明书上的一句话,看谁又快又准。 剪出一条花边或一朵花,看谁又快又好。 刻度尺+剪刀=带刻度尺的剪刀。 放大镜+书写笔=带放大镜的书写笔。 花边手工剪刀 五、注意作品命名 9、“代一代”发明技法举例(缺点克服发明法) 代是指代用,材料的代用,方法的代用,商品的代用,工具的代用。例如,以塑料代钢,以喷塑代电镀,以集装代散装。运用代一代可以生产出许多新的产品。 手摇便携式手机充电器 我校胡旭阳同学发明的《摩托车气压反冲式刹车器》是一个利用高压气体向前喷出时会产生向后的反冲力,利用这个反冲力来阻碍摩托车的前进使摩托车停下来的刹车装置。该装置可以替代常用的摩擦刹车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刹车效果明显、实用性强等优点。已获创新大赛二等奖和国家发明专利。 把物品的某一部件搬到另一物品上,产生一种新的物品。 例如,把电视机上的拉杆天线“搬”到圆珠笔上去,发明了可伸缩的“圆珠笔教棒”。 在黑板上用三角板画图形不方便,一位同学在三角板的三个顶角各装一个小铁珠,这样,当三角板在黑板上移动时,减小了摩擦。 10、“搬一搬 ”发明技法(移植发明法) 调味筷子 超级蛋塔 把某一事物的形态、性质、功能反一反,发明出新的物品。许多新产品往往是上与下、里与外、左与右、前与后、横与竖反一反。 例如,皮革里外反一反,成为翻毛制品。 11、“反一反 ”发明技法(逆向思维发明法) 灵感来自冰天雪地给人寒冷的感觉。在夏天,我们都渴望得到冰凉。此款冰杯的设计,从环保和经济的角度出发,利用冰和水之间的相反形态转换关系进行设计。产品使用方便——只需要按下按钮,就能得到各种形状的冰杯,冰杯是一次性的,喝完水不会留下污染源,也不会造成浪费,适用于公用和私人多种场合,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冰杯设计 是规定、约定、指定。为了解决某一问题,提高学习、工作效率或防止可能发生的事故,做出一些限定的创新发明。 例如,为了使交通有秩序,防止事故发生,发明了信号灯。再如,医师测定病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