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教学设计.doc

发布:2017-11-16约3.49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0 八年级下册第四课第一框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教学设计 资源作者: 罗志芳 作者单位: 萝岗区镇龙二中 学科名称: 政治科 年级(模块)名称: 八 年级(模块) 章节:第 二 单元(填单元名称) 我们的人身权利 第 四 课(填课题名称) 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第 一 框题(填框题名称)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关键词(3~5个): 名誉权 人格 尊严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内容、目标 具体学习目标 知识 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我与他人的关系”的第三部分“权利与义务”中指出: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了解人格尊严权及具体内容,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明确侵害公民人格的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增强尊重和保护自己人格的意识,尊重爱护他人的人格权。 关注自身、关注他人,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和他人的人格权利。 懂得珍爱自己的名誉,维护自己的尊严,增强自尊心;能够自觉地尊重他人,承担维护他人人格尊严的义务;加强法制观念,增强依法维权意识。 【资源分析】 (一)学情分析 在道德、法制建设日益完善的今天,我们也不难看到我们的学生,作为未成年人他们的一些权利并未得到真正的维护和落实,现实生活中侵犯学生人格尊严权的行为时有发生,但由于学生对人格尊严权认识不足,因此不能意识或分辨出一些行为已侵犯了自己的人格尊严权,依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权就无从谈起,所以,加强学生对人格尊严权了解、认识十分必要;由于受家庭社会的不良影响,部分学生惟我独尊,不懂得尊重他人,造成人际交往上的障碍,使学生认识到自觉尊重他人既使道德的要求,又是法律的要求,学会尊重他人,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必要。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讲我们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而本课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它是作为“人”应该享有的最起码的底线权利,因此,对学生讲述这部分知识,培养学生的维权意识十分必要。 (三)教学资源分析 1、网络资源 2、学生资源 3、相关资源链接 《思想品德》教师参考书 【教学策略】 生本教学,明理践行。 【重难点解答】 重点: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法律维护我们的名誉权 难点:我们享有法律规定的名誉权的同时要承担维护他人名誉权的义务。 【学习评价】 《学习与评价》手册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学方法】 情景创设、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法 【板书设计】 正板书 第四课第一框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一、人格尊严不可辱 1、人格尊严权的含义 2、人格尊严权的地位:核心权利 3、人格尊严权的体现: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 二、维护名誉是我们的权利 1、名誉的含义、作用 2、名誉权的含义 3、侵犯名誉权的主要行为 4、侵犯名誉权的后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故事导入: 想一想: 乞丐也有尊严吗? 师:展示故事:广州白云机场上的乞丐与一乘客发生的故事。让学生看完后分析:乞丐也有尊严吗? 教学建议:教师要及时捕捉并善于摘录学生评论的思想火花。但对一些不正确的思想或过于偏激的言论要适时地加以引导。 设置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场景,勾勒出“生活画面”,以增强学生的认同感,激发学生寻找问题、探求问题的兴趣,从而创设出良好的活动氛围。通过“乞丐有尊严吗?”的思索,引出对人格尊严权的学习与讨论 2、在人格权中居于怎样的地位? 3、具体体现在那些权利上? 4、有哪些相关的法律规定? 再展示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相关的规定来说明:名誉要维护,人格不可辱。 具体展示法条和人格尊严权的定义,强调“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集中体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一方面加深第一阶段学生对人格尊严权的认识,也为下一阶段分类打下基础。 我有话说 让学生列举在我们的身边有侵犯人格尊严的具体事例。 让学生列举身边侵犯人格尊严的事例并对这些行为进行评价。谈谈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尊重别人的人格尊严。 看一看 说一说 评一评 展示三张图片,让学生评价此种行为。 通过评价,让学生知道人格尊严不可辱,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因而不仅要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权不受侵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