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第一章 耕作制度原理.ppt

发布:2015-07-26约8.66千字共5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四)土地 1、地形地貌复杂 山地和高原所占面积大,海拔500米以上的占全国总面积的75%,山地、高原、丘陵占69%,平原占12%,盆地占19%。 地势西高东低,构成了“三大阶梯”。以青藏高原为一级阶梯,海拔4000米以上;青藏高原至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之间为第二阶梯,海拔在1000-2000米,主要由山地、高原和盆地组成;从该线往东直到海岸线为三级阶梯,以海拔500-1000 米以下的平原、低山和丘陵为主,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区。 2、土地利用 耕地约10%,林地约13%,草地约34.4%,荒漠、戈壁、寒漠、永久积雪和冰川、石古裸露山地等约19%,城市、工矿、交通等用地约7% 3、耕地资源“三少一多” 我国耕地资源的基本特点是“三多一少”,即耕地总量多,但人均耕地少,高质量耕地少和可开发的后备耕地少 人均占有土地面积仅为0.083hm2,只相当于世界平均土地面积0.281hm2的29.5%,人均草地约占世界人均量的47.6% 一级地类 二级地类 面积 比重% 农用地 总 计 65704.74 69.11 耕地 12208.27 12.84 园地 1154.9 1.21 林地 23574.1 24.8 牧草地 26214.38 27.57 其它农用地 2553.09 2.69 建设用地 总 计 3192.24 3.36 居民点及工矿 2601.51 2.74 交通运输用地 230.85 0.24 水利设施用地 359.87 0.38 未利用地 总 计 26171.78 27.53 未利用土地 23223.74 24.43 其它土地 2948.04 3.1 合计 95068.75 100 .土地利用现状构成 后备土地资源中以荒草地、其他未利用地和盐碱地为主要部分,三者占后备土地资源的80.7%。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荒草地和盐碱地开发利用难度最大,几乎不能开发成为耕地。所以我国后备土地资源总体开发条件不佳,潜力有限。 1、生物种属繁多,品种资源丰富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有高等植物300多个科,2980多个属,30000多个种,居世界第三位。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作物资源中心之一,栽培植物品种丰富 野生植物资源丰富 家禽家畜品种资源丰富,著名的地方良种约280个 2.森林资源 森林面积12863万hm2,人均量不足2亩,不及世界平均数的1/8 东北、西南林区,占全国森林面积的43.1% (五)生物资源 3.草场资源 世界上草原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天然草场达42.9亿亩,占国土面积的29.8%,南方草坡12.9亿亩,占国土面积的9%。可利用草地面积31333万hm2,但人均占有量不及世界平均的1/2。 草场类型多样,有温带草甸草原(降水量330-550mm,年产鲜草量200-250kg/亩)、温带干草原草原(年降水量300-400mm,年产鲜草量100-200kg/亩)、高寒草原(青藏高原)、荒漠草原(年降水量100mm,草覆盖率低于10%,年产鲜草50kg/亩) 第二节 社会资源环境与耕作制度 (一)人口 2005年我国人口已达13.628亿人口,农村人口占70%,农村劳力约有1/3是剩余的,未来的人口剩余将更严重 庞大人口基数给我国社会发展压力大,且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人口多、劳力多也为发展劳力密集型的产业提供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劳力替代资金与技术的短缺。 (二)农业经济水平 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业市场容量小 农业资金不足,工农业产品剪刀差大 (三)农业现代装备水平 有效灌溉面积达40%,比世界平均高2倍; 化肥每公顷耕地施用量比世界平均水平高1倍,高于美国 机械化耕地70%,机播35%,机收获20%。 农用能源增长较快 提高较快,但区域发展不平衡 传统农业技术水平高 现代常规农业技术基本普及 农业高新技术发展相对差距大 农业高新技术一般指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核农业技术、 设施农业技术、多色农业技术和移植、常规技术组装配套技术。 (四)科技水平 农业生物技术: 我国的组织培养技术取得巨大成就,已处于国际先进行列 利用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的植物种类已达到近1000种;在植物细胞工程育种方面,已利用花药培养育成了小麦、水稻、油菜、烟草、甘蔗等新品种;绵羊、奶牛、猪、山羊、家兔等动物胚胎移植、切割、性别鉴定及体外受精等新技术已研究成功,并建立了稳定有效的试管牛、羊繁育技术体系。 ——(《2008年度全球生物技术作物商业化现状报告》,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国际服务组织ISAAA,2009 ) 转基因动植物研究取得显著进展,但总体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