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社会保障学演示课件.ppt

发布:2019-02-19约3.03千字共2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二)社会保障学基本理论框架 三种模式: 总论 分论 总论+分论 好好的 好好的 好好的 社会保障学 上海财经大学课程组制作 2017年2月 教学课件 好好的 第一章 绪论 好好的 主要内容 什么是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学研究什么? 社会保障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与它相关的学科有哪些? 社会保障学的产生与发展 主要内容与基本框架 学习的基本要求及安排 阅读书目 好好的 一、什么是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对由于年老、疾病、伤残、失业、死亡及其他灾难发生而使其生存发生困难的社会成员及其家属,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或物质帮助的一系列公共项目或者措施的总称。 好好的 现实社会中的社会保障情景: 当我们生活很困难时,有社会救助(低保)…… 当我们生病的时候,有医疗保险、医疗救助…… 当我们读不起书的时候,有教育救助…… 当我们就业能力不足时,有再就业培训…… 当我们就业中断,有失业保险金…… 当我们老年了,有养老金、有养老院、有护理院…… 当我们买不起房时,有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和租赁房、住房公积金…… 当我们遇到了灾难时,有政府、有社会各界的援助… 在我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社会保障会给我们提供最基本的帮助; 社会保障与我们每一个人密切相关,是民生之本。 好好的 二、社会保障学研究什么? 研究对象:研究政府和社会如何应对社会成员在生存、生活及发展过程中因面临各种可能风险(如贫困、失业、疾病、伤残、老年等等)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生活困境的方法、策略及政策措施,是一门以探究如何改善人们的生存和生活条件,以最大化的增进人类社会福利的一门科学。 好好的 课程属性: 是现代新兴学科 是综合性学科 是交叉学科 是纯粹的公共管理学分支 是社会应用性学科 三、社会保障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好好的 四、与它相关的学科有哪些? 社会学 人口学 心理学 伦理学 经济学 政治学 …… 社会保障学 部分研究对象相同 部分研究对象,理论基础 部分研究对象,理论基础 部分研究对象,理论基础 部分研究对象,理论基础 部分研究对象,理论基础 好好的 (一)国外社会保障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社会保障实践最早产生于19世纪中后期的德国。 纵观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均是先由实际部门的工作者基于现实需要展开对具体的制度及其相关参数进行研究,继而逐渐演变为学术界基于问题认识、政策分析以及制度变迁等对社会保障展开宏观问题研究,之后随着社会保障政策效应及其功能被社会各界所公认,社会保障才真正作为社会政策,进而上升到公共政策进入政府公共管理范畴。 到目前为止,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将社会保障学科归之于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学科。 五、社会保障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好好的 (二)我国社会保障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1.改革开放催生社会保障学科的诞生 我国社会保障学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具体的时间起点为“七五”计划”之后。 我国官方首次使用“社会保障”一词是在“七五”计划中。 社会保障制度:国家和社会依法通过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形成社会消费基金,对社会成员在生、老、病、死、伤、残、丧失劳动力或因自然灾害面临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以此来保障每个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维持劳动力再生产而建立的一种制度。 好好的 2.社会保障实践推动社会保障学科的发展 我国社会保障学科发展:90年代末期,21世纪初期。 各高等院校纷纷设立课程、发展学科、组建不少学术研究机构;政府部门的研究机构也设立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所)。 出版了不少教材,产生了不少成果。 好好的 3.社会保障理论研究促进学科深入发展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领域级别最高的专业学术机构——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中心主任:邓大松,经济学博士,教授 2001年一系列主干课程,在当时比较权威的书籍出版: 《社会保障理论》 《社会保险》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 好好的 最有话语权的研究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中心主任:郑功成教授 出版的有关社会保障的著作和教材有20多部 发起中国社会保障30人论坛 好好的 最有影响力的学术团体—— 中国社会保障30人论坛 由中国社会保障学界的专家,在人民网的支持下,于2009年9月在北京正式共同发起组成的高层学术群体。几乎集结了国内社会保障领域的所有专家。 论坛宗旨:为健全社会保障、提升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和谐献策献力,共同推进中国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的科学发展。 总干事:郑功成教授 论坛成员名单 /GB/168256/index.html(人民网) 2009年12月份该论坛首次提出并论证设立社会保障一级学科问题。 好好的 全国有社会保障专业博士点的学校(不完全统计) 中国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