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的人工繁殖技术.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鱼类的人工繁殖技术王林川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QQ:736566004Email: 736566004@ 鱼类的人工繁殖技术 掌握:鱼类人工繁殖主要设施的结构与功用;人工催产技术。 理解:鱼类人工繁殖概念,亲鱼成熟度鉴定。 了解:鱼类人工繁殖的生物学指标,影响受精及孵化的主要环境因子。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鱼类人工繁殖技术概述 第二节 鱼类人工繁殖的主要设施 第三节 亲鱼培育 第四节 人工催产 第五节 产卵与受精 第六节 孵化 思考: 什么是鱼类人工繁殖?与自然繁殖有什么不同?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况:1958年人工繁殖技术成功 (鲢鱼) 概念:鱼类人工繁殖就是在人为控制下,使亲鱼达到性成熟,并通过生态、生理的方法,使其产卵、孵化而获得鱼苗的一系列过程。 鱼类人工繁殖阶段的目的是提高三率:即催产率、受精率和出苗率; 二、鱼类人工繁殖原理 鱼类人工繁殖主要取决于它们的性腺发育状况。在性腺发育的整个过程中,鱼体内受到内分泌腺分泌激素的控制,而内分泌腺的分泌作用又受到神经系统的管制,这些都是鱼类繁殖的内部规律。鱼类人工繁殖就是要掌握这个规律,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措施。 生殖原理: 人工催产原理 下丘脑 脑垂体 性腺 (相同) 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RH :LRH-A(促黄体 Gth(促性腺激素) 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性激素(雌、雄激素) Gth:PG(鱼脑垂体) HCG(促性腺激素) 三、鱼类人工繁殖的生物学指标 1.亲鱼成熟率 2.催产率 3.受精率 4.孵化率 5.出苗率 第二节 鱼类人工繁殖的主要实施 一、水质净化处理设施 图1 人工繁殖场用水处理流程 二、 产卵设施和孵化设施 图示 第三节 亲鱼培育 (一)亲鱼来源 1.野外捕捞 ——野生成鱼 2.人工养殖——从鱼苗到成鱼 (二)亲鱼标准 年龄——性成熟(老龄不宜) 体重——最小型以上 体质——健壮,无病,无伤 (三)亲鱼放养 亲鱼池 3~5亩 2.5米水深 水质清新 排灌方便 地处安静 亲鱼放养:单养 宜疏不宜密 雌雄比例:1:1 (四)雌雄鉴别 副性征:达到性成熟年龄的亲鱼体外表所显示的雌雄特征 --追星: 雄鱼有 (如鲢鱼胸鳍有锯齿突起) 雌鱼无 --体色:雄鱼颜色鲜艳 雌鱼暗淡无光 雌雄个体大小、个体外观差异。 雌雄鉴别 成熟特征 ~看:腹膨大,有轮廓 ~摸:柔软,有弹性 ~挤:轻压腹部有卵子流出 第四节 人工催产 (一)产前准备 催产池 *结构:产卵池、排灌设备、集卵池 *面积:60—100M 2 *形状:长方形、圆形、椭圆形 *要求:具有一定生态条件 有利于产卵和收卵 催产剂 * LRH-A (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白色粉末状,易溶于水 功能:人工合成的LRH,应用于牛、羊和猪等哺乳动物,均呈现出很高的生物活性,但对鱼类的催产效果并不理想,用量要高出一般哺乳动物几百倍。 * 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白色或淡黄色粉末状 功能:HCG直接作用于性腺,具有诱导排卵的作用;同时也具有促进性腺发育,促使雌、雄性激素产生的作用。 * PG(鱼类脑垂体) ----保存在丙酮或无水酒精 功能:GtH含有两种激素(即FSH和LH),它们直接作用于性腺,可以促使鱼类性腺发育;促进性腺成熟、排卵、产卵或排精;并控制性腺分泌性激素。 催产剂的配制 溶剂:鱼用生理盐水(0.6%Nacl) 蒸馏水 剂量:0.5 -2ml/尾 注射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