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发布:2025-01-08约6.99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材料力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英文名称:MaterialMechanics

学分:4

学时:总学时72学时,其中理论56学时,实践16学时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B1、大学物理B、理论力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

授课对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

教学单位:土木工程学院

修读学期:第3学期

一、课程描述和目标

《材料力学》是土木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基本任务是将工程结构中的构件简化为一维杆件,计算杆中的应力、变形,研究中心受压杆件的稳定性问题,以便设计出既安全又经济的结构构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杆件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的基本知识,能运用强度、刚度及稳定性条件对杆件进行校核、截面设计及载荷确定等计算,为学习一系列后继课程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也为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必要的力学基础。

本课程拟达到的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能够理解工程体系的简化,具备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能够建立简单的数学模型并求解。领会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具备简单构件的分析、计算能力;能够熟练地运用强度、刚度、稳定性条件对杆件进行校核,设计出既安全又经济的结构构件。

课程目标2:培养严谨求真的工作作风,具备基本结构、构件、节点等的受力分析、计算能力,能够通过文字和图像等表达方式,得到合理有效结论。

课程目标3:能够基于实验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应力分析方法、电测基础技术、电阻应变仪的原理、操作规程等,深化相关力学理论,验证、比较已建立的理论模型,并进行实验设计。具备试验数据的整理、统计分析、误差分析、数据表达等能力。

课程目标4: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和指挥实验团队开展工作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权重

指标点1-2具备相关数学、自然科学和专业知识,并能应用其对相关土木工程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

课程目标1

0.4

指标点1-3应用土木工程相关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推演、分析土木工程专业工程问题。

课程目标2

0.3

指标点4-2能够基于科学原理,设计和开展土木工程专业性实验,对所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课程目标3

0.2

指标点9-3能够组织、协调和指挥团队开展工作。

课程目标4

0.1

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理论课部分:

序号

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及重、难点(含德育要求)

学时

教学方式

对应课程目标

1

材料力学基本概念

基本要求:掌握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基本概念及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了解材料力学的任务。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假设。

重、难点: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材料力学的基本假设。

德育要求: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

2

讲授、研讨

课程目标1

2

轴向拉伸和压缩

熟练掌握轴向拉压杆的内力、应力、变形的计算方法并进行强度计算。掌握材料在拉压时的力学性能和拉压胡克定律。了解应力集中的概念。

重、难点:轴向拉压杆的内力、应力、变形。

德育要求: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

6

讲授、研讨

课程目标1、2

3

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掌握静矩、形心、极惯性矩、惯性矩的计算及惯性矩的平行移轴公式。

重、难点:惯性矩及其平行移轴公式

德育要求: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

2

讲授、研讨

课程目标1、2

4

扭转

掌握外力偶矩的计算;等直圆杆的内力、应力和变形计算并进行强度和刚度校核。了解剪切胡克定律、纯剪切、切应力互等定理的概念。

重、难点:等直圆杆的内力、应力和变形,切应力互等定理。

德育要求: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

4

讲授、研讨

课程目标1、2

5

弯曲内力

熟练掌握剪力方程弯矩方程,平面弯曲梁的内力计算,作剪力和弯矩图。利用分布载荷、剪力及弯矩的微分关系练习剪力和弯矩图的画法。

重、难点:利用微分关系求平面弯曲梁的内力图。

德育要求: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

6

讲授、研讨、课堂练习

课程目标1、2

6

弯曲应力

熟练掌握横截面上正应力计算及正应力强度条件。掌握横截面上最大切应力值计算及切应力强度条件。

重、难点:横截面上正应力及切应力。

德育要求: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

6

讲授、研讨

课程目标1、2

7

弯曲变形

熟练掌握挠度、转角的概念及梁的位移计算方法(积分法、叠加法),刚度条件。了解提高刚度的措施。

重、难点:叠加法求梁的位移。

德育要求: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

4

讲授、研讨

课程目标1、2

8

简单超静定问题

掌握多余约束的概念;求解拉(压)杆、扭转轴、弯曲梁的一次超静定问题。了解温度应力和装配应力的计算。

重、难点:拉(压)杆、扭转轴、弯曲梁的一次超静定问题。

德育要求: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

4

讲授、研讨

课程目标1、2

9

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

熟练掌握平面应力状态的分析计算方法(解析法、图解法);基本强度理论的应用;广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