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必考部分专题三第1讲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素能演练含解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专题三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第1讲 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4北京怀柔一模)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SiO2不能溶于任何酸
B.在同浓度、同体积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中,各加入两滴酚酞溶液,碳酸氢钠溶液中红色较深
C.浓硫酸能干燥SO2等气体,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D.自来水厂可用明矾对水进行消毒杀菌
解析:二氧化硅能和氢氟酸反应,与其他酸不反应,故A错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水解均显碱性,但碳酸钠水解的程度较大,碱性较强,故B错误;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与二氧化硫不反应,能干燥二氧化硫,故C正确;明矾无强氧化性,不能杀菌消毒,故D错误。
答案:C
2.(2014江西八校联考)“封管实验”具有简易、方便、节约、绿色等优点,观察下面四个“封管实验”(夹持装置未画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④
A.加热时,①上部汇聚了固体碘,说明碘的热稳定性较差
B.加热时,②③中的溶液均变红,冷却后又都变为无色
C.④中,浸泡在热水中的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深,浸泡在冰水中的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浅[已知:2NO2(g)N2O4(g) ΔH0]
D.四个“封管实验”中都有可逆反应发生
解析:加热时,①上部汇集了固体碘,是因为加热时碘升华,碘蒸气在试管的顶部遇冷又凝结成固体碘,不能说明碘的热稳定性较差,故A错误;②中氨水显碱性,使酚酞溶液变红,加热时,氨气逸出,冷却后,氨气又和水反应生成NH3·H2O,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③中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显无色,加热后二氧化硫逸出,品红溶液重新显红色,故B错误;存在反应2NO2(g)N2O4(g) ΔH0,正反应方向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颜色变深,④中浸泡在热水中的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深,反之变浅,故C正确;①中未发生化学反应,②中氯化铵受热会发生分解反应,氨气和氯化氢反应则生成氯化铵,但两个反应不是互为可逆反应,因为前者须加热,后者只要在常温下就可以进行,故D错误。
答案:C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纯铁比碳素钢易生锈
②大量燃烧含硫燃料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③硅是光导纤维和制造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原料
④可用稀盐酸、碳酸钠溶液、硅酸钠溶液设计实验来验证元素的非金属性:ClCSi
⑤氯水和过氧化钠都具有漂白作用,其漂白原理相似
⑥用氢氟酸雕刻玻璃是利用氢氟酸能与二氧化硅反应的性质
⑦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的放射性核素I和Cs,前者比后者少8个中子
⑧Al2O3在工业上用于制作耐高温材料,也用于电解法冶炼金属铝
A.①⑤⑥⑦ B.②③⑤⑦
C.③④⑤⑥ D.②⑤⑥⑧
解析:①碳素钢中含有碳和铁,遇到合适的电解质溶液能构成原电池,原电池中铁作负极,容易被腐蚀,所以碳素钢比纯铁易生锈,故错误。②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所以大量燃烧含硫燃料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故正确。③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是二氧化硅,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原料是硅,故错误。④盐酸不是氯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所以不能用稀盐酸、碳酸钠溶液、硅酸钠溶液设计实验来验证元素的非金属性:ClCSi,故错误。⑤次氯酸和过氧化钠都具有强氧化性,所以氯水和过氧化钠都具有漂白作用,其漂白原理相似,故正确。⑥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氢氟酸能和二氧化硅反应,所以用氢氟酸雕刻玻璃是利用氢氟酸能与二氧化硅反应的性质,故正确。I的中子数是78Cs的中子数是82,前者比后者少4个中子,故错误。⑧氧化铝的熔点很高,所以Al2O3在工业上用于制作耐高温材料,铝是活泼金属,活泼金属的冶炼用电解法,所以用电解法冶炼金属铝,故正确。
答案:D
4.(2014江苏百校联考)下列有关实验装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1
图2
图3
图4
A.用图1装置制取干燥纯净的NH3
B.用图2装置实验室制备Fe(OH)2
C.用图3装置可以完成“喷泉”实验
D.用图4装置测量Cu与浓硝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
解析:图1装置中发生装置可以制备氨气,通过碱石灰干燥氨气,但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需要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A错误。图2装置中应把铁作为电解池的阳极,阳极生成Fe2+,Fe2+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故B错误。图3装置中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烧瓶中压强减小,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被压入烧瓶形成喷泉,故C正确。图4装置中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反应,故不能测定二氧化氮气体的体积,故D错误。
答案:C
5.已知KMnO4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就能产生Cl2。若用如图所示装置来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并实验它与金属的反应。每个虚线框表示一个单元装置,其中错误的是( )
A.①② B.②
C.②③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