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物理选修3-5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图为示波管中电子枪的原理示意图.示波管内被抽成真空,A为发射热电子的阴极,K为接在高电势点的加速阳极,A、K间电压为U.电子离开阴极时的速度可以忽略,电子经加速后从K的小孔中射出时的速度大小为v.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果A、K间距离减半而电压仍为U不变,则电子离开K时的速度变为2v B.如果A、K间距离减半而电压仍为U不变,则电子离开K时的速度仍为v C.如果A、K间距离保持不变而电压减半,则电子离开K时的速度变为v/2 D.如果A、K间距离和电压都减半,则电子离开K时的速度变为v/4 * 新课标高中物理选修3-5 第十八章 原子结构 世间万物是由原子构成的… 原子是一种最后的不可分割的物质微粒… 德谟克利特 Democritus 古希腊哲学家 约前460~前370 道尔顿 英国化学家 1766-1844 每种化学元素都有它对应的原子… 原子是最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 ??? 19世纪末,在对气体放电现象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了电子。从而认识到,原子是可以分割的,是由更小的微粒组成的。 8 阴极射线是什么? 一、阴极射线 1858年,德国物理学家普吕克尔研究气体放电时发现:气压很低时,玻璃壁上出现淡淡荧光及物体的影子。 1876年,德国物理学家戈德斯坦认为:这是阴极发出的某种射线的撞击玻璃引起的。他把这种未知射线称之为阴极射线。 阴极射线(Cathode ray)的本质 J.J 汤姆孙 1857 ~ 1940 英国 赫兹 1857 ~ 1894 德国 阴极射线是一种“电磁波” 阴极射线是一种“带电粒子流” PK 我看到的是: 1、它在电场中不偏转,因此不带电;2、它能穿透薄铝片 粒子是做不到的 但波可以! 让我好好想想…… 问题:阴极射线真的不带电吗? 当金属板D1、D2之间未加电场时,射线不偏转,射在屏上P1点。施加电场E之后,射线发生偏转并射到屏上P2处。 负 电 qE qVB E B v 测阴极射线中带电粒子的比荷 f=Bqv, F=Eq, 有Eq=Bqv, 二、电子的发现 1897年,汤姆孙得出阴 极射线的本质是带负电的粒 子流并求出粒子的比荷。 粒子的比荷为当时知道的质量最小的氢离子的比荷的2000倍。这有两种可能: ① 这种带电粒子的电荷量很大; ② 它的质量很小。 后来,汤姆生直接测出粒子的电荷,发现粒子的电荷与氢离子的电荷基本相同,说明它的质量比任何一种分子和原子的质量都小得多,后来,组成阴极射线的粒子被叫做电子。 正离子轰击 紫外线照射 放射性物质 阴极射线 光电流 β射线 电子 金属受热 热电子流 汤姆孙进一步实验发现,许多现象中都有电子的存在,如: 密立根 (美国) 1868年~1953年 三、电子电量的精确测量—— 密立根油滴实验 喷雾器 ε E mg x F阻 F电 油滴 A B 显微镜 密立根油滴实验的原理图 密立根测量出电子的电量: e=1.6022×10-19C 根据荷质比,可以精确地计算出电子的质量: m=9.1094×10-31kg 质子质量与电子质量的比值: 阴极射线 Cathode ray的本质 J.J 汤姆孙 J.J Thomson 1857 ~ 1940 英国 赫兹 H.Rudolf Hertz 1857 ~ 1894 德国 认为阴极射线是一种“电磁波” 认为阴极射线是一种“粒子流” 我看到的是: 它在电场中不偏转,因此不带电它能穿透薄铝片. 粒子是做不到的,但波可以! 我用实验证明了: 带负电,且电荷量与质子相同 速度远小于电磁波传播速度 质量约是最轻的原子 1/2000 WIN J.J 汤姆孙(英国) 1857~1940 1889年4月30日,J.J.汤姆孙正式宣布发现电子; 电子的发现,结束了关于阴极射线本质的争论; 从此,人类意识到,原子并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探索原子结构的序幕由此拉开…… 由于J.J.汤姆生的杰出贡献,1906年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一只阴极射线管,左侧不断有电子射出,若在管的正下方,放一通电直导线AB时,发现射线径迹向下偏,则( ) A.导线中的电流由A流向B B.导线中的电流由B流向A C.若要使电子束的径迹往上偏,可以通过改变AB中的电流方向来实现 D.电子束的径迹与AB中的电流方向无关 B A BC B 1、《学生活动》: 拿出你的手,来判断粒子的受力方向 (教师寻找需纠正的学生:) 1、左手还是右手? ( 我们要判断受力,该用左手定则)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