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doc

发布:2020-02-24约8.35千字共2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哈七十二中学新课程课堂学案设计 首次备课人:宫莹莹 备课日期: 中心组备课人: 预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授课人 学科 物理 授课班级 课 题 1、1分子动理论 课 型 新授 教具 多媒体 教学目 标 知识技能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过程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不断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情感态度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 重点 经历观察实验的过程,应用分自动理论解释某些生活生产以及自然现象的实例 教学 难点 从宏观热现象中推断出其微观本质 请附上课前预习卷或预习提纲——预习内容提前一天以作业形式发给学生 激情导入 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我们的周围充满着物质:水、空气、石头、金属、动物、植物等都是物质。而对于物质是怎样构成的,这一古老课题,很早就有过种种猜测,有的主张万物之源是“气”,有的主张万物之源是“火”。公元前5世纪墨子提出的物质的最小单位是“端”,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德漠克利特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大小和质量不同的,不可入的,运动不息的原子组成。此后经过近2000年的探索,直到17世纪末,才科学地认识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 学 过 程 预习交流+展示(反馈) 预设的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分子 (1)物质由分子组成。 (2)分子是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粒子。 分子直径:10米=1埃。 二.分子运动 将一乒乓球由一定高度静止释放,提出问题:乒乓球运动的机械能上哪儿去 教 学 过 程 预习交流+展示(反馈) 预设的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策略 (1)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3)举例说明扩散现象:墨水滴入清水中、闻到香味、放煤的墙角变黑、腌(炒)菜变咸、糖放进水中水变甜等。 (4)如何判断是否扩散:可以这样认为:发生扩散后的两种物质不会自动分开,也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如果会自动分开或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则不是扩散。如水变浊了、扫地时尘土飞扬、铁生锈了等。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存在间隙。 2、分子间存在相互的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用弹簧连着两个乒乓球模拟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1)当r大于分子直径的十倍时,分子相互作用力可忽略不计 (2)当r大于分子直径时,引力起主要作用 (3)当r小于分子直径时,斥力起主要作用 了? 讲解、举例 通过实例讲解分子数目巨大,让学生体会分子非常小. 打开香水瓶盖,提问:为什么我们能闻到香味?香料分子是怎样进入我们的鼻子? 演示NO2气体与空气间的扩散过程 演示红墨水在清水中的扩散现象 教师解释原因 计算机模拟演示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计算机模拟演示扩散过程 教师讲解 做铅块间分子作用力的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比较红墨水在冷水和热水中扩散快慢实验 精典质疑摘记 专题讨论:哪些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列举生活中的扩散现象,讨论扩散现象的实质 扩散现象表明了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还表明分子间有间隙 2、破镜为何不能重圆 3、平放在一起的玻璃很难被拉开 板书设计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和内能 1、1分子动理论 分了动理论的内容: ①.物质由分子组成。 ②.一切物体的分子都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 ③.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简洁 体现重点 知识 请附上课堂练习小卷 课后小结反思 预习作业 扩散快慢跟什么因素有关? 哈七十二中学新课程课堂“三位一体”学案设计 首次备课人:宫莹莹 备课日期: 2009 月 6 日中心组备课人: 李连凤 预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授课人 学科 物理 授课班级 课 题 1、2内能和热量(1) 课 型 新授 教具 多媒体 教学目 标 知识技能 1知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2知道什么是内能。知道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随之改变 3物体的内能是与机械能不同的另一种形式的能 过程方法 通过对比实验或自主探究知道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随这改变 通过实例分析认识内能是一种重要的能量形式 情感态度 认识内能与人类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具有普遍性,提高利用内能服务社会的意识 教学 重点 认识到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教学 难点 温度、内能的关系 请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