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张洁)量子力学2.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第15章 量子力学基础 一,玻尔理论的逻辑关键 第1节 德布罗意波 其它都是经典力学。 L=nh/2p, 在玻尔理论中,最关键的逻辑假设是玻尔量子化条件假设 二,德布罗意波的提出 第1节 德布罗意波 波尔的量子化条件L=nh/2p一点道理没有,却能证明原子存在能级(能量的值只能分立地取)。 那道理在哪呢? 原子线状光谱就是说频率也分立取值。 哪里出现过频率分立取值现象呢? 弦上的驻波的频率就是分立取值的。 可是原子中电子围绕核旋转哪来的波呢?哪来的弦呢? 光是波。 但是,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又说明光是粒子。 光到底是粒子还是波这个古老问题再一次摆在大家面前。 不妨假定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如果这样,那么粒子呢,也是不是有粒、波二象性? 德布罗意想: 电子驻波 这样就有, 第1节 德布罗意波 (驻波条件) 假如有粒、波二象性,那么光子的 对粒子也应该成立。 进一步,再假定电子轨道就是驻波的弦,则 于是玻尔条件就被证明了。 有个问题:德布罗意的电子(粒子)的波是什么波,德布罗意不知道,他取名为物质波。 1924年,德布罗意的博士论文《量子理论研究》获得1929年诺获得192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二,德布罗意波的提出 对于 电子, 如电子m=9.1?10-31Kg,速度v=5.0?107m/s, 对应的德布罗意波长为 第1节 德布罗意波 电子的频率和波长, 如果电子是被电场加速, 二,德布罗意波的提出 三,德布罗意波的实验验证 1)戴维逊-革末实验与汤姆逊实验 1923年Davisson发表了慢电子被铂片反射的角分布实验结果,发现被弹性反射的电子束的强度在某些角度出现极大值。玻恩(Born)认为是一种干涉现象,可能与德布罗意波有关,这引起了戴维逊和革末(Germer)继续对慢电子在镍单晶表面散射进行研究。 G Ni单晶 电 流 计 实验装置 U M B K 阴级 加 速 电 极 第1节 德布罗意波 三 德布罗意的实验验证 G Ni单晶 电 流 计 实验装置 U M B K 阴级 加 速 电 极 第1节 德布罗意波 1)戴维逊-革末实验与汤姆逊实验 I 电流周期性变化 三,德布罗意波的实验验证 实验结果 a=0.215nm,d=0.0908nm Ni单晶 a 【实验分析】 第1节 德布罗意波 1)戴维逊-革末实验与汤姆逊实验 I 电流周期性变化 三,德布罗意波的实验验证 实验解释 将电子看成波,其波长为德布罗意波长 既然是波,电流最大值应出现在满足波衍射的亮纹处, 即 将电子看成微粒无法解释 第1节 德布罗意波 实验表明电流最大值正好满足。 a=0.215nm,d=0.0908nm Ni单晶 a 1)戴维逊-革末实验与汤姆逊实验 三,德布罗意波的实验验证 1928 年汤姆逊(G·P·Thomson)以600伏慢电子(l=0.5?)射向铝箔,也得到了像X射线衍射一样的衍射,发现了电子的波动性。 1937年戴维逊与GP汤姆逊共获当年诺贝尔奖。 (汤姆逊1928) 第1节 德布罗意波 2)戴维逊与汤姆逊实验 三,德布罗意波的实验验证 第1节 德布罗意波 尔后又发现了质子、中子的衍射: 三,德布罗意波的实验验证 【例】电子和光子各具波长2.0A,它们动量与动能各多少? 电子: ° ? ? 这里 第1节 德布罗意波 四,德布罗意波长的计算 上式可用复数的实部表示为 将德布罗意关系式 代入上式 ——自由粒子德布罗意波的波函数。 得 由经典物理知:频率为n 、波长为l、沿x 方向传播的平面机械波可表示为 第2节 微观粒子的状态描述 波函数 一,波函数的引入 波函数 既不是位移又不是电矢量。 是什么? 第2节 微观粒子的状态描述 波函数 一,波函数的引入 p.253: 一个体系的状态可以用一个波函数完全描述,它包含了系统处于该状态的全部物理信息。 第2节 微观粒子的状态描述 波函数 一,波函数的引入 波函数 2,波函数的叠加原理 第2节 微观粒子的状态描述 波函数 这是很多电子通过一个小孔时产生的衍射图像。 第3节 波函数的物理意义——统计解释 分清电子是同时通过还是一个个地通过: 1,一个个地通过时,前一个电子和后一个电子不产生干扰,互不相干,实验发现,衍射(干涉)图样一样。说明电子自己跟自己干涉,而不是电子与电子干涉。 2,一个个地通过时,电子到底在哪个点出现是不能确定。这说明,电子的行为具有随机性,也说明物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