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节呼吸衰竭(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五节 呼 吸 衰 竭 (respiratory failure) 一、定义 呼吸衰竭(简称呼衰)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肺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和代谢功能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诊断标准: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的条件下,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等因素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伴或不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mmHg。 二、分类 (一)按动脉血气分析分类 Ⅰ型呼衰(缺氧性呼衰):单有缺氧,没有CO2潴留。其血气特点是:PaO2<60mmHg, PaCO2正常或降低。 Ⅱ型呼衰(高碳酸性呼衰):既有缺氧,又有CO2潴留。其血气特点是:PaO2<60mmHg, PaCO2>50mmHg。 1、急性呼吸衰竭:是指患者原有呼吸功能正常,由于某些突发因素,在短时间内引起肺通气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而发生的呼吸衰竭。 2、慢性呼吸衰竭:是在慢性疾病基础上,呼吸功能逐渐损害而发生的呼吸衰竭。 三、临床表现 (一)呼吸困难(dyspnea) 呼吸困难是呼吸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慢性呼吸衰竭常表现为呼吸费力和呼气延长。病情严重时,表现为呼吸浅表而急促。并发CO2麻醉时,可出现陈-施呼吸(Cheyne-Stokes respiration)。 长期慢性缺氧多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减退。C02潴留时,往往表现为先兴奋后抑制的现象。肺性脑病表现为神志淡漠、肌肉震颤、抽搐、昏睡和昏迷等症状。 (三)循环系统表现 轻度呼衰患者常表现为心率增快、血压增高;重度呼衰患者可表现为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甚至出现心脏骤停。慢性呼吸衰竭伴C02潴留时,由于血管扩张,心排量增多,可表现为皮肤温暖多汗,球结膜充血水肿,脉搏洪大而有力和搏动性头痛。 四、诊断 1、动脉血气分析(arterial blood gas analysis):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的条件下,Pa02<60mmHg, PaC02>50mmHg即可诊断呼吸衰竭。在吸氧条件下,如氧合指数(Pa02/ Fi02)<300,也可提示呼吸衰竭。 五、治疗 (一)通畅气道 1、清除痰液: 2、解除气道痉挛: 3、建立人工气道: (二)合理氧疗,纠正缺氧 1、氧疗的原则: 保证Pa02达到60mmHg以上,或Sa02达到90%以上的前提下,尽量减小吸氧浓度。 (三)增加肺泡通气量、减轻CO2潴留 1.合理使用呼吸兴奋剂 呼吸兴奋剂能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从而达到改善通气功能、促进CO2排出的目的。呼吸兴奋剂适用于由呼吸中枢抑制所引起的通气性呼吸衰竭,不适用于由肺炎、肺水肿、肺纤维化等病变引起的换气性呼吸衰竭;对由脑缺氧、脑水肿引起的频繁抽搐者应慎用。 2.合理使用机械通气 (1)机械通气的作用:①保证肺泡通气量;②改善氧合功能;③减少呼吸作功;④维护心血管功能。 (2)机械通气的指征:①严重缺氧和 CO2潴留;②痰液多而粘稠;③吞咽、咳嗽发射减弱;④年老体弱,无力咳痰;⑤意识障碍,呼吸不规则;⑥合并多器官功能损害。 (3)机械通气的方法: ①有创通气;②无创通气。 有创通气需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痛苦大,不易接受,且容易继发肺部感染,但通气效能切实可靠;无创通气不需建立人工气道,患者痛苦小,容易接受,不易继发感染,但通气效能有限。 (四)病因治疗 如 引起呼吸衰竭的原发疾病很多,故在纠正缺氧和C02潴留的同时应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从根本上彻底治愈呼吸衰竭。例如,由严重感染所致的应给积极抗感染治疗;由急性肺栓塞所致的应给予溶栓、抗凝治疗。 (六)对症支持治疗 对危重患者最好在ICU中严密监测呼吸、脉搏、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尿量和神志改变,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同时应加强营养支持疗法;积极防治肝、肾功能不全,特别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后者是呼衰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 * (二)按发病机制分类 1、通气性呼衰(又称泵衰竭或中枢性呼衰):由神经、肌肉和胸廓疾病引起,常表现为Ⅱ型呼衰。临床上将呼吸中枢、膈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呼吸肌和胸廓统称为呼吸泵。 2、换气性呼衰(又称肺衰竭或周围性呼衰):由肺、气道和肺血管病变引起,常表现为Ⅰ型呼衰。当气道严重阻塞时也可引起Ⅱ型呼衰。 (三)按发病急缓分类 (二)精神神经症状 (四)消化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