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三和四美酱菜厂.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扬州三和四美酱菜厂 __ 关于三和四美 四美酱园由沈氏四兄弟于清代嘉庆元年1796年创建,拥有两百多年的辉煌历史和荣耀。 据史料载:1955年6月,扬州四美酱园和永记酱园合并,建立“公私合营扬州四美酱品厂”;1956年,三和酱菜公司与徐恒大、何公盛等八家酱园合并为“公私合营扬州三和酱品厂”。至1957年,扬州市区有6个酱品厂,即四美、三和、五福、荣祥丰、四祥酱品厂及力生制酱社。1958年,四祥并入四美,荣祥丰并入三和,力生并入五福。至此,扬州酱品工业调整合并为3个厂,分别为扬州三和酱品厂、扬州四美酱品厂、扬州五福酱品厂,正式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1970年,五福酱品厂并入三和(时为酱品二厂)。1998年,三和酱菜总公司和四美酱品厂两个百年“老字号”企业合并组建成扬州三和四美酱菜有限公司。 * 场地分析 陈佳耀 王涛 吴明玉 三和之意:三股东创立, 取自“松竹梅”岁寒三友,又应“天时,地利,人和”吉祥 之意。又指酱菜“色香味”皆美。 四美之意:原借用《滕王阁序》中的名句“四美具,二难并”,后取意《牡丹亭》的 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后人亦对酱菜“鲜甜脆嫩”的四大比喻为“四美”。 三和酱菜厂手稿 一、区位分析 基地所在区位 四美酱菜厂 该场地与市中心距离较近 城市历史 古代扬州 扬州,古称广陵、江都、维扬等 现在扬州 扬州市共辖邗江区、广陵区、江都区3个市辖区和宝应1个县,代管仪征、高邮市2个县级市。2014年扬州地区生产总值3697.9亿元,增长11%。全市人均GDP突破8万元,达到82660元。有着“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 扬州地理 地形地貌 扬州市区北部和仪征市北部为丘陵,京杭大运河以东、通扬运河以北为里下河地区,沿江和沿湖一带为平原。境内有高邮市神居山(99米)、大铜山(149.5米)、小铜山、捺山等。 气温 全市年极端最高气温38.2摄氏度(7月29日,扬州城区)、极端最低气温零下7.2摄氏度(1月23日,宝应县),全年35摄氏度及以上的高温日数为11天(宝应县)~18天(江都区)。扬州城区35摄氏度及以上高温日数为16天,初霜期比常年迟17天(常年为11月7日),终霜期比常年早18天(常年为3月31日)。 降水 2012年,全市年降水量扬州城区864毫米、江都区940毫米、宝应县1067毫米、高邮市934毫米、仪征市981毫米。 日照 2012年,全市年日照时数扬州城区1721小时、江都区1746小时、宝应县1868小时、高邮市2017小时、仪征市1825小时。 三、场地周围环境 基地与周边 圆通里 南城跟 常府巷 南城跟东巷 小秦淮河 该场地处于居民区,正西面一所幼儿园。所以,在 正常的上下学时间段里,这片城区会比较拥堵。 圆通里 从圆通里看酱厂 从南城跟小三巷看酱菜厂 从南城跟看酱菜厂 古城墙遗迹 地势高差 四、场地中原本建筑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