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历史试题的五讲四美.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解答历史试题的五讲四美
黄州西湖中学 田成海 2012/12/25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备考中储备基础知识、提升思维能力的必要,但似乎还没有足够注意训练答题能力、使试卷答案以最佳面貌呈现的重要性。中医疗法里面讲究标本兼治,如果说克服解题中的困难,前者是治本之举,后者是治标之策,那么在长期治本的同时,辅之以对治标的重视,无疑会使备考更加符合现实的需要;毕竟我们的知识储备最终都以文字形式呈现在试卷上,应试能力已然成为适应试卷检测手段的必备能力。
能在答题前用功,胸有成竹地应试,固然是考试成功的关键;但在答题时用心,完美呈现出答案,也是获得高分必不可少的因素。我们时常有“题目不见难,得分不见高”的感觉,也有“一看感觉会,答时难下笔”的困扰,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解题能力的训练无规范、不科学。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不断训练思维能力,固然是各学科备考之重,但实非一日之功;用心研究解题方法,不但是数理学科理当重视的,人文学科的备考也不应忽视。虽然在平时解析试卷的过程中,老师总在有针对地训练大家的解题能力,同学们在做题中也感悟总结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教学过程的长、散,使训练缺乏系统和集中,也无明确地易于把握的圭臬。多次批阅同学们的试卷之后,我愿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些阅卷反思,为提高我们的应试能力提供一些参考。针对试卷答案中的常见问题,我主张在解题时先有明确地内容观和形式观,在此基础上须有“五讲四美”的解题理念,然后融会贯通,巧妙运用。
内容上的“五讲”
当前文综模式下的历史高考试题分为两大题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而考纲中对同学们能力要求主要有四大方面:①获取和解读信息;②调动和运用知识;③描述和阐释事物;④论证和探讨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全面训练解题能力,在解题的内容层面上我主张“五讲”,基本涵盖解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全过程,它们依次是:审题—分类—阅读—组织—验证。
一讲究审题。答题不审题,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审题乃是答题的第一要务。做选择题时不审题无法做,大家无意中已经注意了审题这一关,但似乎也有不看题目随心ABCD的,这不是答题,是游戏,已不再讨论之列。做非选择题,内容多,灵活性强,而时间紧,任务重,看到几个关键词,就联想到诸多知识,不看设问就答题的,也就层出不穷了。实际上,磨刀不误砍柴工,欲速则不达,先审题,而不是先看材料,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反而节省了时间。非主观题一般是一题多问,审题时最基本的是审好单个的设问,在单个的设问中又分析出小问题,以便具有针对性的阅读材料;还要看多个问题之间的联系,以避免一题答案过多覆盖了下一题,造成一边答的过多、一边又似乎重复。审单个题时看清要求,尤其是设问的时间(包括显性时间与隐性时间,……过程中,……时)与限定词(原因、背景、实质、结果、作用、影响、认识、评价)。审上下题联系时,既要看题与题之间的联系,又要大体感觉出材料与材料间的联系,以便在接下来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近几年高考历史试题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是材料新颖,思维空间大,阐释能力要求高,意图就是多给大家审题、分析、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答案简略,答要点即可,从而大量减少了书写时间。如果抢时间答题,很有可能因为没有正确理解题意而失分。
二讲究分类。审题时问题具有明确的类别,①“根据材料回答”类,一般答案就来自材料,关键是分析材料,找出试题设问与材料中一致的内容。切记答案绝对不要照抄原文,就算材料有主题句,也一定要稍做改动和概括。②“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类,就要求在熟练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多加分析和概括,题中材料只是个引子,解答过程的重点在于回顾总结教材中的有关内容,涵盖材料,注重的是对教材相关内容与材料补充内容的整合。③“比较分析材料……”类,也要做到“材料”和所学知识两者的结合,如果仅在材料本身,就难以发现不同或相同,强调使用简明、准确的学科术语完整地描述和阐述问题,考察分析问题和比较问题的学科综合能力。④要根据材料、所学内容、时事或者常识等,根据情况综合做答。侧重运用多种学科技能分析评论,一般有开放性趋向,充分体现自己的创新思维过程,以展示同学们的实际能力和水平。注意的是在论证中观点明确、逻辑严谨,尤其是观点始终要一致,不可自己互相反对;不提倡中庸之见;是赞成或是反对,抓住一方面明确而集中的论述。
三讲究阅读。题目要求和类别清楚了,就是阅读材料答题,先快速浏览材料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主题等基本信息,接着细读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找出和设问有关的重点信息与要素。阅读讲究高效,须短时间提取有用信息,一般注意材料的首尾及省略号前后内容,同类内容已经脑海中完成概括的可以略读。选择题或非选择中涉及文言文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