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税收制度的理论与实践.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财 政 学 财 政 学 第一节 税收制度及其历史演进 第二节 税制改革理论简介 第三节 世界各国税制改革的实践和趋势 第四节 我国税制的历史演进和税制改革 第十章 税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本章内容摘要 1、基本内容:税制改革理论及世界各国税制改革趋势,我国税制改革实践。 2、 重点:(1)税收公平与效率的协调问题 (2)最适课税理论 3、要求学生:通过掌握税制改革相关理论和世界各国税制改革趋势,了解我国税制改革的前景 第一节 税收制度及其历史演进 一、税收制度概述 二、税收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税收制度 税收制度,简称税制,是国家各项税收法令及征税办法的总称,是国家向纳税人征税的法律依据和工作规程 税收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 狭义 指一个国家设置的由各个税收组成的税收体系及各项征收管理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各种税收法律、条例、办法、暂行规定等税收基本法规以及税收管理体制、税收征管制度和税收计划、会计、统计制度等 指具体税种的课征制度。它由若干税收要素构成,如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减免税、纳税期限、纳税环节、纳税地点、违章处理等 从形式上看,税收制度是以法律的形式出现的,这是税收的强制性特征的具体体现,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从本质上说,它是由税收的无偿性决定的。正是由于税收的无偿性,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必然减少。这样,一方面,站在政府的角度,它只有用法律强制才能确保纳税人能履行纳税义务;另一方面,站在单个纳税人的角度,也只有用法律约束政府和其他纳税人,才能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 从内容上看,税收制度的主体是税种。每一个税种又是由课税对象、纳税人、税率、征税环节、纳税期限、减免税等若干个税制要素组成。因此,也可以说,税收制度是不同税种构成的法律体系 二、税收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古代社会的直接税和间接税 (二)近代社会形成以商品税为主体的税收制度 (二)发达国家以直接税为主、间接税为辅 (三)发展中国家以间接税为主、直接税为辅 back 第一节 税收制度及其历史演进 一、税收制度改革的主要理论 (一)公平课税论 (二)最适课税论 (三)财政交换论 第二节 税制改革理论简介 第二节 税制改革理论简介 (一)公平课税论的基本思想: 1.主要强调横向公平目标,几乎不涉及纵向公平,主张将纵向公平留给政治程序去解决 2.把税收问题与政府支出政策分开讨论 3.以税基的综合性和税收待遇的统一性作为指导原则 4.主张按纳税能力来纳税,但纳税能力的大小不用效用理论来衡量,其衡量方法,即所得(纳税能力)等于适当会计期间消费加上应计净财富的变化,使之直接对应于可计量的现金流量 二、最优课税理论 (一)最优课税理论的基本命题 最优课税理论研究政府如何以最经济合理的方式来筹集税款,即如何优化税收体系、税种设计和税收征管,实现税收的效率与公平 从纯理论分析,最优税收应当是依据税收中性原则设置和征收的,不产生税收额外负担或不造成任何经济扭曲,且符合公平原则的税收,其基本特点是只产生收入效应而不产生替代效应,不干扰相对价格 (二)最优课税的基本目标 根据最优课税理论,税收优化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内在优化目标,一个是外在优化目标 内在优化目标是指通过税收政策和制度的优化设计,使征税对相对价格和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不发生或仅发生较小的影响 外在优化目标是指在市场失效领域,通过税收手段弥补市场缺陷,矫正经济主体的行为扭曲,谋求效率的提高 (三)最优课税理论的主要内容 (1)直接税与间接税的相互配合 直接税主要是所得税,间接税主要是商品税,直接税和间接税在功能上是可以相互补充的 一般来说,直接税能体现税收公平原则,同时对商品比价关系的扭曲性影响较小,因而是一种良税;而差别商品税在资源配置效率方面也是所得税所不能替代的,因此无论是所得税还是商品税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2)最适商品课税理论 最适商品课税研究当政府以商品税来筹集收入时,应当如何设计商品税的税率,才能使税收的额外负担最小 (3)最适所得课税理论 优化所得税所有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累进税率定在什么程度最合适。在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中,个人的效用不仅可以衡量,并能同其他人相比较 因此,社会效用是社会所有个人效用的总和,如果存在着收入边际效用递减的情况,那么某个人的收入愈高,他来自收入增量部分的效用就愈低。如果政府采取累进税向高收入者征税,并通过社会保障计划转移给低收入者,就可以增加低收入者的效用,进而增加总的社会效用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