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中比例尺的运用及训练2017级.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比例尺知识要点归纳:
1:比例尺定义:也叫缩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a.已知图上距离和实地距离,求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b已知比例尺和实地距离,求图上距离: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 c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地距离: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特别注意:比例尺本身没有单位,但计算时要注意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先换算统一。比例尺大小实际上是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数值上表现为比值的大小。比例尺的缩小或放大是距离的缩放、并非面积的缩放。图上距离往往需要在地图上量取。比例尺的大小与详略:①图幅: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②实地范围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反映的地理事物越简略。
应用规律: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比例尺的缩放:⑴比例尺放大:①将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放大后的比例尺=原比例尺×。②将原比例尺放大了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原比例尺×例如将1/0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0000,比例尺变大。
⑵比例尺缩小:①将原比例尺缩小到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原比例尺×。②将原比例尺缩小了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原比例尺×⑶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4倍。
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1/3,则图幅面积为原图的1/9
α)、垂直距离(h)、水平距离(L)、斜线距离( X),则有关系式:
tanα= ,h2+L2=X2
H为等高线图AB两点的相对高度,L为AB图上距离与比例尺的关系。
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的等高线地形图根据等高线疏密判断,CADB。
比例尺相同高距不同的等高线地形图根据等高距大小判断在相同的水平范围内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占例如图中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DAC。等高线稀疏程度相同,等高距相同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反之,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例如图中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CDB。
A.1/250000 B.1厘米代表50千米 C.1:50000 D.二百万分之一
2、下面比例尺中最大的是:(? )
A.1:5000 B. C.1:5000000 D.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0千米
3、.下图中按比例尺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B.C.D.:下面四幅地图中。比例尺最大的一幅是( )
5、某地图上,甲乙两地相距22.2厘米,且都位于北半球的同一条经线上,当夏至日太阳位于该地上中天时,测得甲地太阳高度为70°,乙地为50°,那么该地图的比例尺是( ) A.1 B.1:3000000 C.1:500000 D.16、、在一张地图上,同在60°N纬线上的两地,其图上距离为33.3厘米,已知两地时差为2小时.则此图的比例尺是( ) A.1:5000000B.1.1:100000D.1:500000
7、在1例尺的中国地形图上。用尺子量某条河流的长度为21厘米,这条河流是我国的_________。8、.将1地图比例尺放大1倍后,则新比例尺是()A.1 B.1:5000000
C.1.1:2000000
9、.将1/50000的比例尺缩小1/4,则新比例尺变为 ( ) A.1:50000 B.1:5000000
C.1:66500 D.1:2000000 读图.完成10-11题(2008年全车卷II)
10.①、②、③、④四地段中平均坡度最大的为
A.① B.② C.③ D.④
11.海拔低于400米的区域面积约为:A.0.05 km2 B.0.5km2 C.5 km2 D.50km2
地图是用以传递各种自然与社会现象的空间分布、联系及时间变化等信息的载体,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是构成地图的三要素。据此回答:
12.如果作一次一日往返的徒步野外考察,下面四种比例尺地图最不适用的是:
A.1:20000 B.1/30000
C. 0 1 2 km
显示全部